方博亮:从交通客流量和住宅耗电量 旁观居家办公情况

时间:2022-11-10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财经透视

在2007年的一个晚宴上,时任大陆政府辽宁省党委书记的李克强曾在美国大使克拉克·雷德(Clark Randt)面前,批评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是“人造”的,该报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李克强看来,用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来判断经济增长,其实更为可靠。

如今,15年过去了,李克强后来成为中国总理,而他解析这些数据的方法仍然有效。事实上,不管是错误的数据,还是还未采集的数据,我们都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假设。

让我们思考一下居家办公的棘手问题。工程师、银行家以及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否如马斯克和苏德巍(David Solomon)等首席执行官所要求的那样,回到办公室工作,还是继续居家办公?

要准确了解这个问题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了解未来办公模式的发展趋势,自2020年5月以来,经济学家巴雷罗(Jose Maria Barrero)、布鲁姆(Nicholas Bloom)和戴维斯(Steven Davis)等人,每个月都会对几千名美国人展开调查。

但是,我们也可以像李克强一样,低成本地利用其他数据得出结论,例如以新加坡公共交通客流量以及居民用电量的变化。

令人惊讶的是,2020年4月,当新加坡政府宣布病毒阻断措施将持续到6月中旬时,交通客流量便出现了急剧下降。2021年5月,当政府收紧条例回到解封第二阶段时,客流量再次出现大幅下降,但没有之前的那么严重。

同样有趣的是,2020年4月和2021年5月,居民用电量出现了增长。很明显,如果人们继续在家办公,将消耗更多电力——特别是使用冷气机方面。

此外,居家工作的范围因家庭收入而异。在第一次阻断措施期间和回归到解封第二阶段时,公寓用电量的变化更明显,但建屋发展局两房式组屋用电量的变化要小得多。

在居家办公的趋势方面,这些变化又说明了什么呢?电力数据显示,到今年8月,居民用电已呈下降趋势,且接近冠病疫情之前的水平,单从这些数据来看,大部分人已经回到办公室办公。

但另一方面,地铁、轻轨和巴士的客流量明显低于疫情暴发前,这似乎又与电量数据不太一致。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也许是因为人们虽然已经回到办公室工作,但他们乘坐的是德士或者私召车?又或许是那时候的旅游业仍不景气,所以公共交通的客流量比疫情前还低。或者员工仍在远程工作,只是不在家里办公——他们也许到附近的公共场所,例如咖啡馆和图书馆办公。又或者他们在家工作,但节省用电。

重要的是,只要掌握相关数据,比如德士和私召车的乘坐情况、游客入境人数以及商业用电量,我们就可以检验大多数假设。

而且,如果掌握了每天的交通使用数据、住宅和商业用电量,我们甚至可以研究一个新出现的课题——每周四天工作制是否可行。

2015年,李显龙总理呼吁政府机构公布更多数据,并改善数据的获取途径。他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只有向公众提供数据,研究人员和学生才能从研究中得出结论——比如利用公共交通的客流量和住宅用电量,来判断居家办公的情况。

关键的一点是:政策制定者应该将数据进行细致分类,并定期公布。我是从陆路交通管理局获得公共交通的客流数据,并从新加坡电力网站得到用电量数据。

让我困惑的是,政府数据门户网站(data.gov.sg)并没有发布这样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除了可能会威胁安保的数据,其他数据应该加以发布。但这个门户网站看起来数据陈旧,比如首页上的“新加坡概览”(Singapore at a glance)展示的是2014年的出口情况。政府在这方面是否能做得更好呢?

我们或许可以向香港的数据网站(https://data.gov.hk/en/annual-open-data-plans)看齐。香港的政府机构不仅会公布数据清单,而且还会发布更新数据的计划。新加坡政府机构也应该这样做,这样我们就能更加容易地监督政府部门公布数据的进展。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海峡时报》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策略与政策、经济学特聘教授、SPIRE(教育部资助的服务生产力研究项目)首席调查员、2005年至06年官委议员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

译文由作者提供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