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奇昌,尹丽乔:习时代斗争或对话合作能否找到平衡点?

时间:2022-11-10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洪奇昌 尹丽乔

大陆政府二十大后,习近平不令人意外地进入了他作为大陆政府领导人的第三任期。中美关系、两岸局势、区域安全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呢?最近有什么重要的事件,可能提供我们一些观察北京未来两岸及对外政策的契机呢?

近来,“斗争”似乎是大陆政府的主旋律。二十大前夕,大陆政府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规定》中特别提到,“斗争精神不强”的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2022年9月30日,习近平在《求是》发表《新时代中国政府的历史使命》,更是近一步强调“斗争”精神的重要。不过,跟谁斗争,怎么斗争,什么时候斗争,北京似乎有更细致的考量。

细看习近平二十大报告对两岸的讨论,着重点不只是斗争。习近平在报告中特别提到,北京须要“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并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当然,习近平在报告中也提到北京不会承诺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不过斗争与交流合作并行,一面统战,一面“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以“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

另一方面,习近平最近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致贺信时说:“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努力,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找到新时代中美正确相处之道”。的确,斗争美国,符合中国利益吗?有一个说法认为,中国8月份抗议佩洛西访台的军演,可震慑美国。这符合事实吗?军演后,美国国会持续推动《台湾政策法》,并不断加码对台的军事援助。今天在华府,不要说对中国让步,连认为美国应该安抚中国,对中国进行“战略再保证”的论调都不常见。中国斗争美国,是否只是在鼓励美国斗争中国呢?

历史上大国相处,大多时候都是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今天,中美之间也有斗争的一面,也有交流合作的一面。北京如何在对台对美政策上平衡这两个对立——但在辩证上统一——的面向,产出具体政策,值得观察。

再进一步说,我们也应思考如何鼓励、说服北京加大支持维护区域稳定的政策。这不只是美国的挑战、台湾的挑战,也是区域各国所须要面对的挑战。不过,这是一项非常严峻的挑战。以往,各界与北京有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联络沟通管道,私底下有时候可以进行一些较为坦诚的对话。现在,这些管道很多似乎没那么畅通了。保持这些管道的畅通,可减少误判,增加互信,符合北京及各界利益。现在习近平大权在握,应可自由洒脱,在后冠病时代重新开启增进对外联络的沟通。

我们认为,接下来至少可以从两个面向,观察习近平第三任期的对外及两岸政策。

一,最近美国发布了两项文件。第一为拜登政府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第二是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办公室(BIS)对中国进阶电脑科技与半导体产业的出口管控。这两份报告,清楚揭示美国在军事上及经济上对中国敌意的增强。如《国家安全战略》所言:“中国企图改造国际秩序,而且在经济、外交、军事与科技上越来越有能力达成目标,是唯一既有此企图,也有此能力的竞争者。”北京对美如何反应,仍不清楚。北京是会升高对抗,还是试图与美国谈判,双方做出某些妥协?

二,我们也可观察将要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G20),拜登和习近平是否碰面会谈,如果碰面,谈什么。在拜登当选总统后,拜登和习近平还未有实体会面。实体会面,对双方,尤其是习近平,都有一定风险。拜登会恭贺习近平连任吗?双方见面,会唇枪舌剑,导致氛围更为紧绷吗?重要的是,美国期中选举,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拜登中国政策的基本延续性,弱化拜登立场。对中强硬,是共和与民主两党现在的共识。

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取得非常大的成绩,这跟大陆与国际接轨脱不了关系。当然,这不代表在全球化的世界当中,国家之间没有争端。不过我们应谨记,斗争是手段,不是目的。天天斗争,跟所有人斗争,为斗争而斗争,将斗争教条化,不符合任何国家的利益。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之间保持平衡,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作者洪奇昌是海基会前董事长

尹丽乔是哈佛大学

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