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美日欧先进国家对半导体晶片生产基地的激烈争夺,掀起社会关于晶片制造“去台化”的争辩。11月17日台湾行政院院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通过“产业创新条例”修正草案,号称提供史上最高研发及设备投资抵减,以奖励关键性高科技产业能继续在台研发投资,化解台湾政府放任强国剥夺台湾产业竞争优势的社会疑虑。
48年前的“小欣欣豆浆店”早餐会,七位政府决策官员与科技先进确立发展积体电路的科技发展政策,造就半导体成为台湾今天唯一能在世界抢尽风头的产业。根据集邦科技调查,去年台湾半导体产值在全球排名第二,其中晶圆代工更以64%市占率高居全球第一;今年台湾12寸约当产能占全球晶圆代工48%。在当前数位化革命、疫情与国际政治对立环境下,台湾半导体产业愈显重要,却也引发他国对台湾领头羊企业的觊觎。
今年8月美国总统才签署“晶片法”生效,计划要用390亿美元(536亿新元)来补助半导体业者建厂及设备采购,并提供25%的所得税抵减。如今台湾行政院也想透过“产创条例”,以租税减免措施留住先进半导体制程,社会因此昵称“台版晶片法”。
台湾行政院规划企业若符合特定研发规模、密度与有效税率,便可拥有25%前瞻创新研发支出与5%采购全新先进制程设备费用,每年可分别以抵减前应纳税额30%上限内减免营所税;此项租税优惠期间预计实施六年,海外企业也能适用。
若与各国争取半导体业者的优惠措施比较,台湾的奖励似乎就有些寒酸了。美国除租税抵减外,每件半导体投资案的补贴金额可达30亿美元,日本则要用6000亿日元(59.54亿新元)补贴50%的建厂费用。欧盟研议明年6月前要推出“欧盟晶片法”,目前也规划430亿欧元(615亿新元)补助50%的半导体投资。台湾则似乎有信心能仅以租税抵减与他国抗衡。
社会对于“台版晶片法”的反应看来是纠结的。业者代表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表态欢迎,但有舆论认为政府优惠有限是谨小慎微的作为,也有人评估营所税减免仅是缩小与外国巨额补贴的差距,让人有“没鱼虾也好”的感觉。
由于政府的减免奖励设有高门槛前提,有业者便担心仅少数企业受惠;多数厂商被摈除在外,未来恐会造成“马太效应”,反而影响既有产业生态的平衡。
大家其实都明白,台积电赴美设五纳米晶圆厂并非出于自愿,而当张忠谋在APEC返台记者会揭露即将敲定后续投资三纳米工厂时,更造成社会的震惊。台湾政府官员无论如何缓颊,民众已经怀疑政府捍卫高科技产业的决心。连带地,“台版晶片法”也恐被解读为力度不够的虚应故事。台湾先进半导体制程若无积极辅助,社会担心的“去台化”恐终将成为事实。
社会纳闷台湾行政院推出“产业创新条例”修正草案的优惠减免对象混沌不明,未来还要等修订实施办法后才能确定。我们可想见,这样的立法规划必会造成厂商游走关说,政府施政显然乱了套。更有甚者,台湾民众关切的“财政纪律法”已被置之脑后,而“税式支出评估报告”也不见了踪影。我们现在也只能期待立委能把关,慎审投资抵减适用范围、资格与规模条件,以避免行政部门任意开启补助对象的巧门。
我们怀疑政府对先进半导体产业的优惠措施,能有效对抗地缘政治冲突强度。人民放弃税收以奖励企业发展先进生产技术,但最后却仍可能被强国以政治力剥削。“台版晶片法”因此有必要学习美国“晶片法”的做法;为维护台湾高科技制程的领导地位,凡使用优惠措施的企业在“一定年限内”不得将研发成果输出海外。如果台湾政府真心力拼台湾半导体产业不被“去台化”,那么就烦请拿出魄力提出具约束力的“产业创新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