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格陵兰和加拿大,以及夺回巴拿马运河管理权,仅靠外交谈判和贸易大棒,是很难实现的事,所以特朗普不排除动用武力。
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7日召开记者会,阐述未来四年的执政议程,放话要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拿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着实震撼世界。
这三件事很难做到,所以他上任第一天先签署行政命令,指示内政部在30天内,把美国地名资讯系统中的“墨西哥湾”,改为“美国湾”。美国内政部24日宣布已改名;谷歌27日说,谷歌地图也会跟从。一般估计,谷歌地图就像处理其他有名称争议的海域,如“波斯湾(阿拉伯湾)”“日本海(东海)”那样,给“墨西哥湾”括注“美国湾”。
媒体对地名的处理也相对简单,写到“墨西哥湾”时括注“美国称美国湾”;但对于航海人员和公司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要知道,“墨西哥湾”可是一个使用了几百年的地名,航海地名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美国历史学者斯莱奇(John Sledge)在《墨西哥湾海事史》(The Gulf of Mexico: A Maritime History)一书中提到,墨西哥湾过去有很多名称,包括国泰湾、安的列斯群岛大海湾、新西班牙湾、墨西哥湾、美国地中海、美国海等;“墨西哥湾”自1550年以来用得最广泛。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就说,特朗普可以随意称呼美国领土内的水域,但也仅限于美国部分,“对我们以及全世界来说,它仍然是墨西哥湾”。
给墨西哥湾改名,只是特朗普领土扩张的序曲,主轴还是加拿大和格陵兰,以及拿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福布斯》杂志说,如果成功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美国国土面积将达到2155万3522平方公里,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比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还多出约400万平方公里,使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形见绌。
美国如果吞并加拿大和格陵兰,将从根本上重塑全球地缘政治。在经济上,对北极资源的控制将使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对稀土的控制将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在未来几十年不会面对掐脖子的制约。
在地缘政治上,美国将控制北极圈内的航道和航运,控制北美到欧洲和亚洲的最短航道,甚至能把将来对抗俄罗斯和中国的心理防御线,往北推到北冰洋沿岸。
没有人知道特朗普这盘棋局究竟有多大,战略布局有多长远。特朗普不像是有长远眼光和宏大格局的领导人,而更像是着眼于中短期利益的商人。他一口气开出价码,就等格陵兰、丹麦、欧盟和加拿大讨价还价,这是他一贯的交易型本色。
特朗普声称加拿大人喜欢美国、喜欢他,但加拿大有民调显示,只有约10%的加拿大人会考虑支持并入美国。
相比加拿大,特朗普要吞并格陵兰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些。尽管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反对特朗普的计划,但也留下后路。她说,格陵兰是“非卖品”,但又说格陵兰是否独立,得由格陵兰人决定。格陵兰总理埃格德说,格陵兰想独立,但亦表明“现实情况是,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都将与美国合作”。如果格陵兰独立,这个在地理上属于北美洲、人口只有5万多的全球最大海岛,在安全上和经济上必然靠向美国。
不管是格陵兰还是加拿大,特朗普已经出价,丹麦、格陵兰和加拿大最终很可能必须给美国一些好处。特朗普的中期目标,很可能不是真正吞并这两地,而是更深入地干预它们的政治经济。
特朗普同时也把眼光投向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美国当年把运河管理权交还给巴拿马时,双方立下的协议是运河必须保持中立,否则美国可以拿回管理权。
特朗普去年圣诞节在社媒发文,指“中国的优秀士兵……非法经营着巴拿马运河”。这也许是他为引人关注的一贯夸张表达方式,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投资世界各地的港口等基础设施,却是不争的事实。李嘉诚的长江和记确实从1997年以来,便管理着巴拿马运河两座港口。
吞并格陵兰和加拿大,以及夺回巴拿马运河管理权,仅靠外交谈判和贸易大棒,是很难实现的事,所以特朗普不排除动用武力。如果华盛顿以强取豪夺手段扩张领土,莫斯科和北京会否依样画葫芦,打起东欧、南中国海,乃至其他战略要地如马六甲海峡的主意?走笔至此,远在东南亚的我们,也禁不住要打个冷颤。
(作者是《联合早报》国际新闻第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