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作为人数最多的社群,在维护新加坡多元种族的立国原则方面,发挥了关键和带头作用。国务资政李显龙指出,新加坡华社向来以国家利益为先、以大局为重,支持国家推行具包容性的政策。
他说:“华人在维护自身传统文化的时候,也尊重他族的文化,确保各族同胞得到平等的待遇,新加坡才得以长治久安。”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和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于星期五(1月31日)农历年初三,联办新春团拜。李资政以主宾身份致辞时,强调华社是新加坡这个多元文化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认为,新加坡的华族文化既有传统的滋养,也从本地多元文化吸取养分,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精神特质。
李资政过去也曾说,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以华人占多数,却保持多元种族、多元宗教、人人平等的社会,没有因为华人居多,就顺理成章地以华族文化作为新加坡文化。
今年是新加坡独立60周年,他在星期五的讲话中,恳请华社继续发挥领导作用,与政府合力巩固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基础,加强社会凝聚力。
他说:“这个小红点是否能在下一个60年继续取得卓越成就,就要看我们能不能继续精益求精,勇往直前。”
李资政:国人应放宽胸怀 与会馆一起帮新移民融入
宗乡会馆是本地华社的重要支柱,宗乡总会现有250个会员,除了230个会馆,也包括文化艺术团体等华社组织。李资政也谈到会馆如何帮助一代代移民在本地扎根,并形容它们是新加坡社会的“中流砥柱”。
他说,殖民地时代,会馆致力于接济和安顿离乡背井的同乡,在会馆的推动下,许多先辈最终在这里落地生根。国家独立后,他们与土生土长的后代,逐渐深化新加坡的国民意识,并让华社拥有独特的精神面貌。会馆如今延续这项使命,助新一代移民融入新加坡社会。
“他们的需求已和以往的新客大不相同。他们需要的不是生活上的援助,而是对新加坡特别国情的了解,尤其是学习如何与其他种族相处、如何互相尊重和包容。”
李资政因此呼吁新加坡人放宽胸怀,与会馆一起帮助新移民成为新加坡大家庭的一分子;新移民本身则须尊重和接受本地的社会规范、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他有信心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新移民也能在这里立足扎根,为新加坡这个多元社会注入活力,为本地独特的华族文化增添色彩。具他观察,许多移居本地一二十年的新移民,无论在想法、语言和生活习惯各方面,都与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没什么差别。
为顺应新时代需求,许多会馆如今扩大服务范围,如开办华族文化相关课程、在大中华地区为本地企业寻找商机,以及提供经济援助给有需要的学生。
会馆文化活动资助金顶限增至7500元
宗乡总会今年庆祝成立40周年。对于未来发展,会长蔡其生致辞时透露,总会正与新加坡社科大学合作,为会员量身定制会馆治理、财务管理,以及社交媒体宣传等培训课程,帮助会馆与时俱进,吸引更多新会员。
他认为这些课程将有效提升会馆秘书处和领导层的管理能力,详情今年下半年公布。
为鼓励会馆联办活动,通过资源共享来加强活动影响力,宗乡总会自去年11月起,大幅提高了“会馆文化活动资助金”的资助顶限,从原先的2000元增至7500元;单独办活动的会馆,则可获得最多5000元资助。
广惠肇碧山亭今年4月举办的文化节,是首个可获得更高津贴的项目。
近900人参加了今年的新春团拜,包括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教育部长陈振声、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国家发展部兼外交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刘燕玲、内政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政务部长孙雪玲,以及各国外交使节和会馆代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