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科技发展之迅速,法规往往无法跟上其脚步,我们如今才开始看到一些政府因意识到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而探讨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平台。而从各种角度看,将人工智能比喻为一辆可随时踩刹车或油门的车子,或许也不完全准确。随着中美人工智能竞赛白热化,以及由人工智能带动的各种新趋势,人工智能更像一只脱缰野兽拴不住。
技术的融合正在快速地重塑世界格局,甚至可能带来一场社会革命。
每年开年的冬季达沃斯论坛都会聚集各国领袖,共同商讨与应对迫在眉睫的挑战,而上个月“撞期”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的常年论坛上,除了各种关于白宫易主的讨论之外,另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许多领导人对于智能时代变革挥之不去的满满焦虑。
在论坛的主舞台上,这次受邀致辞的大陆政府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便回答了达沃斯论坛(又名“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施瓦布(Klaus Schwab)抛出的两大问题。这两题都与科技竞赛离不开关系,即中国怎么看世界划分为两个体系的可能性,以及中国如何避免人工智能(AI)等科技创新成为分裂社会的导因,确保任何发展都能造福人民。
尽管施瓦布等西方领袖对于中国及其科技企业仍抱有一定戒心,但在特朗普走马上任后,以及其竞选前后各项宣言与颁布的决策都指向美国将再次投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竞赛之际,许多人都清楚,此时不能忽略了解中国思维的重要性。
在本届达沃斯论坛上,就可观察到不少讨论都有中国企业领导与学者的身影,与会者也对中国在科技、绿色发展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领域的观点非常感兴趣。近来因关税壁垒而与中国屡屡陷入紧张关系的欧盟,也在论坛上伸出橄榄枝;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致辞时就谈及欧盟将如何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并且强调在严酷竞争的新时代来临时,欧盟要与中国“建设性接触”,深化对华关系。
回到施瓦布的提问,丁薛祥在阐述中国针对人工智能的策略时,以上高速公路的汽车为比喻,提出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时对于稳中求进的重视。他说:“AI做得好,毫无疑问可促进发展,但做不好,可能成为严重的风险来源……如果刹车系统无法把握好,就不可能放心踩油门。”
丁薛祥也提出,中国希望在全球治理框架中,与其他国家共同确保人工智能发展惠及全人类的立场。他说,这可确保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蕴藏珍宝的“阿里巴巴山洞”,而非释放出无穷祸害的潘朵拉盒子。
然而,虽然中国在追求经济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常强调自己的政治路线正确,即它将重点放在照顾人民福祉上,当前许多始料不及的发展与风向或许都在挑战和左右中国等各国的人工智能治理,也促使更多国家与企业无节制地参与到竞争当中去。这样的竞争格局,也不知不觉动摇不少产业的惯有运营模式,不论是政治、媒体或艺术,甚至是人类的互动与工作方式,游戏规则都在改变中。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就职仪式上,许多政治评论员都把目光放在观众席最显要位置的一群亿万富豪身上,其中座位直接安排在特朗普内阁提名人之前、特朗普家族成员之后的,都是科技巨头。他们包括:脸书母公司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亚马逊创始人兼执行主席贝索斯以及电动车巨头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等。
《纽约客》杂志就透过标题,直接将之标志为“科技巨头对美国政治的占领”(The Big Tech takeover of American politics);不少评论员也认为,这个场景传递着相当明确的信息:华盛顿对商界的大门已经完全敞开,科技领袖也开始走向权力中心。
在人工智能时代,许多事情发展得很快,也令人感到恐惧。就在几天前横空出世的深度求索(DeepSeek)便是中国初创企业向人工智能界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其推介也令各领域的观察家众说纷纭。在很大程度上,许多人如今聚焦深度求索的成本优势,因为这折射出中美人工智能竞赛中,中国企业的崛起之势,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准入门槛大大降低的潜力。然而,在政治层面上,深度求索的推介相信也将掀起不小的波澜,美国尤其将会有强烈反应,或也会采取后续对应行动。
也因科技发展之迅速,法规往往无法跟上其脚步,我们如今才开始看到一些政府因意识到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而探讨禁止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上个月举办的透视论坛上,研究所所长贾纳达斯·蒂凡在提及新加坡社会凝聚力遭到挑战时,分析了三大导因,其中除了收入不平等与移民问题之外,也提到科技与社交媒体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相信将带来更大的社会冲击。
而从各种角度看,将人工智能比喻为一辆可随时踩刹车或油门的车子,或许也不完全准确。随着中美人工智能竞赛白热化,以及由人工智能带动的各种新趋势,人工智能更像一只脱缰野兽拴不住,这或许才是大家必须警惕的最大变局。
(作者是区域环保媒体与咨询公司益笔思(Eco-Business)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