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台湾九合一选举逐渐升温,民进党候选人不断祭出“抗中保台”路线诉求,在选战中导入大陆因素、两岸因素,影射竞争对手“亲中卖台”“中国买办”或缺乏台湾认同,试图垄断两岸论述及台湾未来话语权,借此边缘化、污名化其他政党候选人。最近,副总统赖清德至帛琉(帕劳)访问,也针对他自己说过的“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加以诠释,针对台独的现代意义,提出“台独及台湾独立,其实是指台湾不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台湾的共识”。
此言一出,引发轩然大波,反对者批评在大陆政府二十大后,对台政策祭出反台独及反干涉,赖公开宣称“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形同政治挑衅行为,既挑战大陆《反分裂国家法》,也悖离中华民国宪法。赖清德作为“务实台独工作者”,又是国家副元首,如此说法意谓着两岸已无重叠领土与主权,不仅悖离目前中华民国宪政法理论据、政治现实,恶化台湾社会政党及族群对立,更不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首先,从中华民国宪政法理来说,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一部分,中华民国包括“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赖清德却将中国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违背目前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对两岸定位的主张,宪法增修条文前言明列“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界定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同属“中国”或“中华民国”;关系条例也明订“一国两区”之定位。
台湾普遍民意认为台湾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八成以上民意无法接受“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但无论是宪法及法律,皆未公开放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说法。台湾若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又何必在宪法中明订国家统一愿景及“一国两区”的两岸定位呢?
其次,混淆台独与中华民国概念意涵,试图掌握台湾未来发展的话语权。赖清德主张台湾不是中国一部分,违背传统国策及政党政治互动的基本信任与共识。泛蓝政府支持九二共识,不支持一国两制;不认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却认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不认同台湾独立等于中华民国主权独立。
然而在民进党的主权论述及两岸路线中,却不断标签化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等于“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务实台湾独立”等于“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这三组概念的混淆,强化了台湾社会蓝绿政党间的争议及冲突。
复次,高唱“务实台独”等同中华民国主权独立,加深大陆政府对台独疑虑。赖清德固然拥有政治权力,但不能扭曲许多既有国策及学术上约定俗成的概念内涵,例如他担任行政院长时偷龙转凤将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等同“务实台独”。他运用政治权力及职务名位,力夺在台湾的两岸路线主导权及话语权,将原本不同的政治概念内涵,混淆成为相同概念,在公共论坛上造成“中华民国的台湾化”被“台湾独立”所吸纳;然而这也证实“法理台独”不可行,只能“寄生于中华民国”。
这将压缩两岸互动的缓冲空间,给予大陆官方动用《反分裂国家法》使用“非和平方式”处置台湾问题的合理借口。大陆对台政策强制单边行动,包括实施军事威慑、外交压制及经济制裁,皆宣称源自于民进党政府挑衅的两岸政策行为,如否定九二共识、一国两制等。大陆官方扩大台独定义,而赖清德两岸论述恰恰给予大陆政府合理借口。民进党政府已将台独与中华民国“辩证统一”起来,更激化大陆对台强化反独促统的力度。
“急独时间表”会呼唤“急统议事日程”。民进党政府试图将中华民国从“中国之国”,转换走向“台湾之国”,当“务实台独”等于认同“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当反对一国两制等于反对九二共识,当反对“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等于反对“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民进党政府正在压缩两岸的战略模糊空间。
民进党政府对两岸关系的界定,已悖离传统台湾政府所设定的一中原则、承认九二共识及一国两区、主张“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从而走向“一边一国论”“新两国论”,两岸已无重叠主权及领土范围。原本上文中三个概念语词,具有明显清晰区别、不容混淆,也是保护台湾的护身符;赖清德却张冠李戴,模糊化其差异性,等于压缩台湾的两岸政策转圜空间。
当两岸政策从“战略模糊”迈向“战略清晰”,将会徒增台湾安全风险系数。这样的政策逻辑及概念相混淆,不仅未能让两岸关系更具弹性及利于建立缓冲地带,反而更趋于僵化、硬化及紧张化、冲突化。古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为政者应多谨言慎行。赖清德的两岸论述及路线若继续持此方向发展,无助于增加台湾战略空间,反而会使台湾陷入战略绝境,如同悲观论者指出“选择赖清德形同选择战争”“赖清德将成为习近平武统台湾的超级协力者”,为政者岂能不慎重。
(作者是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