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从医术走向预术

时间:2023-03-12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杨萌:从医术走向预术

预防胜于治疗虽然是迫在眉睫,但要投入的人手和资源一点也不少,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专业水平高著称,如果能成功地从高超的医术转型为高超的预术,相信能从人口健康的角度,带动国家的下一阶段发展。

有一段时间没有去医院,那天去验血的时候,遇到医院长廊坐满了人,看了看号码,原来在自己前头还有整整60个人。  

放眼望去,坐在椅子上等的几乎全是银发一族,又或者是头发已经开始灰白的中年人。果然,人到中年,医院就开始成了固定打卡点了。

我站在走廊边稍微观察验血室,一共六个柜台,叫到号码时到柜台坐着抽血,不过一两分钟就能完成,效率很高。我简单算了算,六个抽血的护士,一分钟能抽六个人的血,那么60个人,岂不是10分钟就能轮到我?

实际上当然并没有那么快。也许是有不少人找不到静脉,听到护士在轻拍抽血者手臂的声音。到后来,我等了大概50分钟才轮到。这时已经接近中午,护士很有耐心地用酒精湿纸巾把椅子和桌面擦了擦,先是右手,再是左手,最后才成功找到静脉抽了血。

医院是个很讲求效率,但又不能只讲求效率的地方。我相信验血室为什么有六个柜台、可以容纳多少人、每个人的体验历程是什么,都是经过计算和优化的。

但关键还是要有足够的人来当护士、做这份工,而这些人不只是个数字。就算他们的工作再机械化,还是要有培训、会应付不同状况、有耐心、会变通。还有,越来越重要的是,他们接下去还要有事业的规划和发展。哪怕是护士,O水准毕业后,从护士(Staff Nurse)做起,之后还可以走临床、管理和教育路线,每条线上还有晋升路径。

即便是这样清楚的事业规划,也未必能吸引足够的人来做这个工作。卫生部长王乙康最近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卫生部开支预算时说,要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最关键的就是增加人手,请退休护士回巢、请兼职护士、请男护士、请外籍护士……卫生部去年曾经估算,到了2030年,新加坡需要多2万4000名医疗人员,即目前5万8000人的40%增长。这意味着,每年要多请3000多人。

随着新加坡的医疗重心从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这是否意味着医疗人手可以不必增加那么多?恰恰相反,人口的老龄化势不可挡,就算是预防工作,其中很大一块还是要负责诊断和管理慢性病,所以我在医院验血室才会看到那么多人,因为他们就是看专科时医生指定要查血,为诊断而用。

《经济学人》上星期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英国的情况相当糟糕。那里的国民保健署(相当于卫生部)11个职位中有一个找不到人,没有足够的放射师和全科医生来提早诊断,没有足够的接种、戒烟和减重服务,都无法把预防工作做好。况且,大家都知道,同样是争取到多一年的健康寿命,花在预防上的开销只是治疗的四分之一。但是英国的阶层问题却导致比较穷的人较迟诊断出癌症,这时病症已经恶化。

《经济学人》还算出,英国人的寿命在连续两个世纪上升后,到了2010年之后却增幅放缓,以至于现在人的寿命原本应该升到83岁,却只有81岁,也就是说,2012年至2022年,足足有70万英国人“死太早”。相比之下,新加坡人的出生时寿命在2021年是83.5,因为疫情关系稍比2020年的83.7低,但还是全球最高之一。

吸毒、酗酒和自杀造成“绝望的死亡”(deaths of despair)也席卷美国和一些欧洲城市,造成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此,预防胜于治疗虽然迫在眉睫,但要投入的人手和资源一点也不少,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专业水平高著称,如果能成功地从高超的医术转型为高超的预术,相信能从人口健康的角度,带动国家的下一阶段发展。

(作者是《联合早报》本地新闻主任)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