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
美国近期频频发出警告,指中国正考虑为俄罗斯提供杀伤力武器,令人担忧俄军在乌克兰的战争会进一步升级。俄乌战事爆发前,中俄领导人曾表明两国的合作伙伴关系不设上限。战争爆发一年后,中国似乎与俄罗斯越走越近,与西方国家渐行渐远。面对空前团结共同支持乌克兰的西方联盟,中国为了维护中俄在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方面的共同利益,会否越过西方的红线,在军事上为俄罗斯提供支援?
北京与莫斯科的关系“成熟坚韧、稳如泰山”。
上个月,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毅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时,如此形容中俄关系。
实际上,早在2021年1月,时任外交部长王毅就曾形容,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
王毅在俄乌战事爆发一周年之际访问莫斯科,再次就中俄关系表态,突显中俄之间的亲近情谊。
在星期二(3月7日)的中国“两会”外长记者会上,秦刚更是进一步阐明中方对中俄关系的立场:“世界越是动荡不安,中俄关系越应稳步向前。”
战争后遭西方制裁俄罗斯获中国政治外交支持
实际上,俄军挥军入侵乌克兰后,中国一直未公开谴责俄罗斯,甚至为莫斯科辩解,认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确实有“正当安全关切”。
去年,联合国大会三次就谴责俄罗斯入侵行动的决议进行表决,中国三次都投了弃权票。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自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就为俄罗斯提供了相当有力的政治和外交支持。中国与俄罗斯维持正常的贸易和其他经济联系,特别是购买了大量能源资源,同时为莫斯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济支持。”
虽然西方对俄罗斯祭出制裁措施,但中国仍继续扩大与这个北方邻国的贸易。两国2022年首次开通两座跨境公路和铁路大桥,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28万亿人民币(约2500亿新元)。
同2021年比较,中俄贸易额增长了约30%,部分原因是中国公司以折扣价购买了不少俄罗斯原油和煤炭。
俄罗斯如今已是中国的第二大原油供应国,每天供应的170万桶原油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占去年中国进口量的17%和俄罗斯出口量的35%,分别比2021年高出一个和四个百分点。
俄罗斯也是中国第二大煤炭供应国,出口到中国的6810万吨煤炭占中国进口量的23%和俄罗斯出口量的32%,分别比2021年高了八个和七个百分点。
今年首两个月,中国对俄罗斯的整体出口增加了19.8%,达到150亿美元(202亿新元);中国自俄罗斯进口总额则为186亿4900万美元,飙升31.3%。
在军事上,中国最近几个月动员2000多名军人进入俄罗斯进行联合演习,并出动战斗机与俄罗斯在日本海和东海进行巡逻,也派出多艘船只在日本附近海域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弹射击联合海军演习。
实际上,自2012年以来,中俄双方的训练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频繁。除了在东海和南中国海举行海军演习,两国也同伊朗、南非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等第三方举行联合军演。
中俄看似越走越近,北京显然有其考量。李明江向早报分析:“基本上,中国希望俄罗斯这个大国能成为政治盟友,以遏制美国霸权和西方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当中国在国际关系中面对一些具挑战的课题,例如与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以及美国对中国国内政治事务的干预时,俄罗斯会是个有利的盟友。”
李明江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亚太地区也有许多共同的安全利益,包括应对美国的联盟和日本日益扩大的安全角色。
他说:“俄罗斯可以协助中国应对亚太地区的一些区域安全挑战。世界上没有其他大国可以为中国扮演这样的角色,俄罗斯是可以满足中国这些利益的唯一大国。”
最近,美国发起广泛外交攻势,指有情报显示中国可能向俄罗斯提供具杀伤力的军事援助,并多次警告中国这么做将引发严重后果。
对此,李明江认为,中国在近期为俄罗斯提供杀伤力武器的可能性不大。他说:“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并非联盟,北京没有义务在军事上直接为俄罗斯提供支持。”
华盛顿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孙韵接受《联合早报》电邮访问时也指出,虽然北京并非完全不可能为俄罗斯提供武器,但她不认为这是“迫在眉睫或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孙韵说:“中国至今对俄罗斯的支持主要是口头上的,不是物质上的。中国认为俄罗斯发动这场战争有一定的理由,但这不是中国的战争……如果战争演变成北约支持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攻击行动,我认为中国会觉得更有必要伸出援手。”
中国在俄乌战事爆发后一直强调主权国家的领土不容侵犯。李明江指出,如果中国在战事中为俄罗斯提供武器和弹药,这将让中国背负协助俄罗斯侵犯乌克兰领土完整和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基本国际准则的指责,这会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他说:“在军事上支持俄罗斯是朝与美国和盟友开始新冷战迈出重要的一步,这是北京一直在极力避免的。这会对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对中国来说代价太高了。”
学者:政治立场偏颇中国无法调停俄乌战争
2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12点声明,表明协助俄乌双方启动和谈的意愿。
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期间,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也向秦刚表明,世界期待中国能利用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负责任的领导作用。
对此,孙韵不认为中国可以扮演调停的角色。她说:“无论乌克兰对中国抱有多大的幻想,从政治上来看,中国过于偏颇,这是西方无法接受的。从实际上考量,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就和平所需的解决方案作出裁决。除了呼吁和平之外,中国为何还要扮演其他角色呢?”
李明江则认为,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可以向俄罗斯施加一些压力,以逐步缓和乌克兰的战争。“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俄罗斯和乌克兰都真正有意停火时,中国或许可以在俄乌之间发挥调解作用,但眼下这些条件都不存在。”
李明江说,在启动任何政治解决进程之前,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希望看到俄罗斯在战场上被击败;俄罗斯则希望把从战争中得到的,包括以前并吞的克里米亚和如今攻占的乌克兰东部地区并入俄罗斯领土。
他说:“中国很难针对这些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任何具体建议。在现阶段或是短期内,北京可能只会表现出调解的姿态,在口头上呼吁俄乌达成政治和解。”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赫斯科维奇指出,对北京来说,关键问题不在于俄乌战争是否应该结束,而是如何结束。他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说:“中国仍然把俄罗斯视为北京削弱美国实力和影响力,以及建设多极世界的总体战略的核心要素。”
一句“我的老朋友” 习普友谊日益升温
2013年,中国官方担任后出访的第一站就是俄罗斯。当时,中国官方对只比他大一岁的普京说:“我觉得,我和您的性格很相似。”
在那之后,普京和中国官方会晤了40多次,两人的问候语从“尊敬的总统”拉近为“亲爱的朋友”,最后还成了“我的老朋友”。
中国官方曾强调,牢固的中俄关系“是国际战略平衡与和平的重要可靠保障”。莫斯科此前一直回避以“盟友”形容中国,但普京在中国官方上台后,却直接称中俄为“天然伙伴和天然盟友”。
一些观察家认为,“普京对中国官方的信任,高于中国官方之前的任何一位中国领导人和任何现任的西方领袖”,克里姆林宫也因此调整了许多对华政策。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研究院(SAIS)拉琴科(Sergey Radchenko)接受《华尔街日报》访问时曾举例,普京在会见外国政要时会故意迟到。2007年,他还带着拉布拉多犬去见曾被狗咬过而怕狗的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俨然想给德国铁娘子一个下马威。
不过,中国官方从来不会受到普京的这种冷对待。拉琴科说:“普京非常尊重中国官方,因为他认为与中国维持密切关系是俄罗斯最宝贵的政治资产之一。”
2014年,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并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建立分离主义政府时,普京与中国官方的关系在俄罗斯面临孤立和制裁之际丝毫没有动摇,中国官方始终如一地表明他个人对普京的支持。
俄乌战事爆发后,中俄外交仍定期进行接触。自2022年2月以来,中俄高级官员已举行了21次会晤。
中俄关系亲密 加速美国盟友合作
中俄这两个拥核国关系日益密切,引发外界担心“中俄轴心”的形成可能挑战以美国为首的民主西方,形成新冷战,但这也为美国和太平洋盟国巩固关系打开了大门,让中国在自家后院日益遭到孤立。
过去几个月,日本承诺把国防开支加倍,并向美国购买射程可达中国境内目标的战斧(Tomahawk)巡航导弹;韩国坦承台湾海峡的稳定对其安全至关重要;菲律宾则宣布增加开放四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并正讨论与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在南中国海展开联合巡逻。
担忧台海局势威胁国家安全日韩防务问题上更紧密合作
分析员指出,即使没有俄乌战争,这些情况仍可能发生,但这场战争以及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让各国加速推动与盟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学院资深研究员布拉德福德(John Bradford)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访问时说:“日本人民当然早就注意到乌克兰的局势,这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国家比想象中更为脆弱。”
日本领导人认为,最可能对他们的安全构成威胁的就是中国,而台海两岸和平对日本安全至关重要。目前看来,这个问题如今更显急迫。
韩国领导阶层也以类似观点观察台湾局势。韩国外长朴振说:“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对于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是必要的,也是区域整体安全和繁荣不可或缺的。”
首尔担心,美军一旦被卷入与两岸的任何冲突,这将让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有机可乘。
韩国内部已开始出现要求国家强化自身防卫能力的呼声,甚至有人认为韩国应自行研发核武。
首尔和东京已在防务问题上更紧密合作,包括与美国一起举行联合海军演习。
分析:中国从未真正“领情”菲律宾转向美国等合作
菲律宾也正同美国、澳洲和日本就南中国海的联合巡逻任务展开谈判。有分析员认为,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向来持亲中立场,中国却从未真正表示“领情”,这促使现任总统小马可斯公开展现渴望与美国及盟友合作的意愿。
美国企业研究所非常驻研究员兼印太国防政策专家赫辛格告诉CNN:“北京的持续‘欺凌’,就如(2月6日)中国海岸警卫队以激光导致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人员短暂失明的事件,只会让菲律宾(与美国)建立更稳固的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