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风传媒
作者:揭仲
俄乌战争爆发已超过一年,乌克兰从原本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认为基辅在96小时内就会失守的悲观预期中,不仅力抗强敌至今,更在国土防卫战中,成功迫使俄罗斯自基辅、乌克兰北部与东北部撤兵,其中有不少值得台方借镜。而俄军虽然在第一阶段的攻势中受挫,但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也有若干值得台方参考之处。
这些可做为日后台湾军方在台湾本岛从事土地防卫战的启示,包括:“情报优势可形成非对称的军事行动能力”、“运用非军方资源获取情报优势”、“运用低轨卫星系统确保讯息传递”与“常备部队编组与战术”等四方面。
情报优势形塑非对称军事行动力
在现代资讯化的战场上,侦察情报技术手段日益先进,只有赢得情报优势的一方,才能为作战指挥提供持续、准确、高效的情报保障并赢得胜利。换言之,即便是力量相对弱小的一方,若能在情报搜集、处理与分析上具有优势,就能透过对战场态势和情报讯息的掌握,产生如同“俯瞰”敌人行动的效果,形成非对称的军事行动能力,有效抵抗数量与火力远较强大的敌军部队。
在俄乌战争中,可发现小股部队因为掌握情报优势,遂能抵御数量具绝对优势敌军的情形。例如2月24日开战当天,约200人的俄罗斯空降部队成功夺占距基辅不到40公里的安托诺夫机场(Antonov International Airport);但因为后续增援未能到达,使这支俄军陷入孤立,更遭到两个乌克兰旅级地面部队的围攻。
尽管如此,这支总人数还不及进攻部队1/15的小股俄军,由于能获得来自莫斯科国防指挥中心的情报支援,遂可依托后者强大的战场态势处理与情报讯息整合能力,获得即时的战场态势讯息。在拥有情报优势的情况下,这一小股俄军就能反客为主,派出伏击分队在主阵地前方布置陷阱或诱饵,打击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乌克兰部队;虽然最后被迫从机场撤出,但还是支撑了近20个小时而未溃散,直到支援部队抵达。
日后中国大陆军方对台发动的第一波攻击部队,极可能是抽调自各精锐部队所编组的模组化攻击军,除个人战技水准较高,指挥管制系统资讯化的程度也远高于一般部队;研判这支模组化攻击军会普遍配发“单兵指挥资讯终端”,至少让第一线的班长能接受战场共同图像,并透过指挥数据链路直接呼叫火力支援;更精锐的特种单位甚至不排除会配发到单兵。
目前台军方地面部队的先进C4ISR系统只配发到联兵营,使台军方地面部队指挥管制系统自动化的程度已落后大陆军方一般地面主战部队,与大陆军方精锐部队的差距更大。
换言之,在日后台湾本岛的土地防卫作战中,台军方常备部队联兵营在面对大陆军方第一波攻击部队时,即便拥有火力与数量等方面的优势,却可能因为对战场态势和情报讯息的掌握低于大陆军方的模组化攻击部队,而无法迅速击败对手。
运用非军方资源获取情报优势
乌克兰地面部队在对抗俄军时,很快就发现可运用非军方资源协助搜集俄军情资;并在经过处理与分析后,就能增加对不断流动之战场态势的掌握,让乌克兰正规与非正规部队可即时设计因应作为。
例如乌克兰就曾经从俄军行军纵队途经公路沿线的交通监控影像网络系统,甚至平民上传的影像与定位讯息,研判出进攻俄军的兵力规模与作战能力。乌克兰数位转型部在战前研发,名称为“Diia”的App,也迅速转化为战争用途,包括上传俄军动作影像的聊天机器人,让民众可透过Diia通报俄军动向,并将含有位置标签的影片发送给乌克兰情报部门,高峰时期乌克兰官方每天可收到数以万计的报告。
若在台湾本岛进行土地防卫战,台军方地面部队虽先处战地,但由于第一线作战部队获取情资的手段过少、也过于传统,较无能力从非军方的体系中,系统性地搜集并处理战场情资,导致对战场动态情势的掌握,可能不如C4ISR系统与侦察手段较先进的大陆军方第一波攻击部队。
运用低轨卫星系统确保讯息传递
为破坏乌克兰的网络与数位通讯,俄罗斯在正式入侵前几个小时,即先用骇客攻击覆盖乌克兰的卫星网络,以利俄罗斯军队的实体攻击;随后又在去年3月1日,用巡弋飞弹攻击基辅的电视塔和乌军负责网络战的第72信息心理战中心,试图切断乌克兰政府对境内及境外的讯息发布管道。
就在此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应乌克兰政府请求,于2月底开始将“星链”(Starlink)网络地面终端提供给乌克兰,还把高速网络带到欧洲上空,让乌克兰政府得以运用由小型低轨卫星所组成的“星链”网路服务系统,维持境内网络运作与数位通讯。
乌克兰在境内传统网络通讯管道被俄军严重破坏的状况下,透过低轨卫星系统成功重建对内外的联系,也为第一线部队与指挥机构间提供了稳定、持续的网络通信能力,有效降低俄军对乌克兰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实施打击的效果,也成为传递战术情报的重要手段。
乌克兰境内并无低轨卫星系统的地面站台,用户是采“接力入网”模式,经由“星间链路”卫星进行远程中继,再透过设在土耳其、波兰和立陶宛的远程地面站完成联网接入。这对台军方从事土地防卫作战最重要的启示是:台军方、甚至台湾全岛重要的地面站台,于大陆军方武力攻台时很难存活,理论上台湾政府和台军方也可比照乌克兰,采取“接力入网”模式,透过设置在境外友好地区的卫星地面站连结入网,维持指挥中心对内外与第一线作战部队的通讯。
常备部队编组与战术的启示
虽然俄乌战争爆发迄今,乌克兰的国土防卫部队受到各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但事实上,在各战线的正面与各包围圈中,担任抵抗核心、支撑防御体系的主力还是乌克兰的各常备旅。此外,乌克兰战场上的战斗,也替日后执行土地防卫作战的台军方常备部队,带来下列启示:
第一、城镇环境争夺必将成为十分重要的作战样式,但正规部队所编制的武器装备在城镇地区的存活和作战能力,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二、为应付城镇作战需求,有必要在装备体系的发展中,依照陆、海、空、电子与网路等不同要素,构建专门的装备技术体系;也应该按照城镇作战适用的场景,对传统武器进行针对性的升级改造。
第三、常备部队在防御数量与火力均占优势之敌军时,需要更灵活的战术与作战编组。例如突袭安托诺夫机场的俄罗斯部队,在执行防御时并未按照传统的伍、班、排之建制行动;而是编成多个由16人组成的分队,并区分为反装甲、狙击、布/排雷、观测指挥等四个小组。此一编组其实比传统的伍、班、排编组,更适合常备部队在城镇地区实施战斗。
或许对台军方最重要的启示是:面对现代快节奏、高速流动的作战形态,特别是未来大陆军方第一波攻击部队所具备的指挥管制系统高度资讯化,与战术行动高度“特战化”等特性;台军方地面部队不仅指挥管制系统资讯化的程度较差,又缺乏先进、多元的战场侦搜手段,导致作战指挥与情报过度仰赖上级。不仅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也容易将指挥中枢暴露在大陆军方的火力打击下,一如许多高阶单位俄军指挥官命丧前线的情形。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期望台军方能以俄乌战争为鉴,及早调整改进相关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