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裂变 俄乌兵戎难休

时间:2023-02-24 08: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新闻

俄罗斯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加快了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东西半球两大地缘政治集团加速形成。

俄罗斯入侵邻国乌克兰,这个邻国虽然不是北约成员,但背后有美国支持,促使俄乌之战迅速成为俄罗斯与西方阵营的冲突。

战火让欧洲与美国再次团结起来,北约重新找到明确的对手,也促使欧美修补了因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采取单边主义而造成的双边关系裂痕。对于拜登政府来说,俄侵乌可谓临门一脚,把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欧洲巩固在美国的阵营,实现欧美在地缘政治上的大团结,共同支持乌克兰与制裁俄罗斯。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作为区域安全组织,原已失去存在的意义。俄罗斯对北约的敌视,乃至侵略乌克兰,使得北约重新找到存在的意义与目标,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凸显了这一点。

中俄被迫互相靠拢?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让北京必须异常谨慎地平衡对俄和对西方的外交政策。北京一方面声援俄罗斯,抨击西方国家的政策置莫斯科的利益于不顾;但另一方面与普京的侵略行为保持距离,有时甚至作出批评。

不过,在西方国家严厉的制裁下,俄罗斯仍不得不进一步向中国靠拢,例如向北京出口更多能源,以维持财政收入。俄乌冲突久战不决,将大幅削弱俄罗斯的国力,使莫斯科在中俄关系中处于弱势。

而中美竞争越演越烈,也使北京视莫斯科为更重要的战略伙伴,以抗衡西方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对华压力。

对亚洲来说,这场战事虽然远在欧洲,但所带来的变化离我们并不远。

除了战争导致的能源与粮食价格上涨外,俄乌战事也实际上影响亚洲的安全。首先,战争的结局将决定以规则为基础的现有国际秩序是否还能维系;其次,俄乌战争愈来愈显露代理人战争的特质,蕴含大国争霸失控的风险;第三,也是最为具体的关切——军事冲突是否也会在台湾海峡上演。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关注中国大陆会否动用武力处理两岸问题。台湾则关注,一旦中国大陆武力攻台,欧美会否像支持乌克兰一样,只是提供军援和经济支持,而不直接出兵保卫台湾。

随着美国和中国竞争的加剧,台湾海峡成为两国的角力场,美国的“战略模糊”似乎不再模糊、北京也愈来愈明确展示“武统”的准备和能力。

俄乌战事还使日本迎来将国防力量正常化的历史机遇。日本已认定周边安全环境急速恶化,制定了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加强自身的威慑力,包括建立对敌方的反击能力。

供应链动荡导致各种不安

除了地缘政治紧张,俄乌战争也推高全球通胀,并且导致气候暖化问题更严峻。欧洲气候变化维权人士与乌克兰政府联合撰写的报告《俄乌战争造成的气候破坏》指出,战争打了七个月,已排放至少1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荷兰在同一时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扭曲了能源市场,减排承诺受到影响。

俄乌战争仍未见结束曙光

这场冲突能否结束,目前尚未看到曙光,而且前景依然模糊。进入2023年,俄乌战争可能有六种发展方向,最乐观的可能是俄乌签署和平协议或至少达成临时停火协议,最严峻的结果是爆发核武冲突。

一般认为,签署和平协议的可能性很低。俄罗斯2022年9月正式吞并乌克兰境内四个占领区,占乌克兰土地15%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已经被俄罗斯认定为法定领土,因此对俄罗斯来说,保卫这些“国土”也是正义的战斗。同理,乌克兰也不可能放弃夺回这些国地。

何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目标是夺回所有被俄罗斯吞并的领土,包括在2014年落入俄罗斯手中的克里米亚。

俄乌对于这场战争的终极目标大不相同,很难达成和平协议。

即使双方谈判达成临时停火协议,战火依然可能因各种原因重燃,导致临时停火协议骤然终结。

俄罗斯可能希望停火协议让西方国家对于长期支持乌克兰失去兴趣,最终改变俄乌之间的力量天秤,使俄罗斯再次迎来出兵征服乌克兰的契机,但是西方国家不会轻易让它得逞。

眼下,各方预计俄罗斯会在今年春季展开新一轮猛烈攻势,克里姆林宫去年9月征集了30万后备军。乌克兰官方今年2月初估计,目前有多达32万俄罗斯军人在乌境内。这意味着俄罗斯还有兵员可以进攻乌克兰。

如果这场战争以俄罗斯战胜为结局,战争将结束,而乌克兰可能成为俄罗斯的附庸国,甚至被俄罗斯吞并。不过,俄罗斯的胜利果实很可能是苦涩的,它仍须应对乌克兰反俄分子的游击战,以及西方国家很可能加大的制裁压力。

另一方面,乌克兰可能获胜,尽管可能性不高。

俄罗斯籍记者波希德斯基(Leonid Bershidsky)和俄罗斯籍科学家及分析师皮昂特科夫斯基(Andrey Piontkovsky)认为乌克兰可能战胜俄罗斯。

皮昂特科夫斯基认为,有两个因素促成这个结果:一是乌克兰民族和军队的动力、决心和勇气,在现代战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二是西方国家姑息普京多年后,终于在乌克兰危机中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

波希德斯基预测,乌克兰部队攻下梅利托波尔(Melitopol)后,就可直取马里乌波尔,切断俄罗斯通往克里米亚的“陆上走廊”,并快速击溃顿巴斯地区和克里米亚士气低落的俄罗斯部队。

多数学者则认为这场冲突恐怕旷日持久,俄乌双方会在前线来回作战,乌克兰在俄控领土上采取游击战,俄罗斯则远程袭击乌克兰目标。俄罗斯的目标是削弱乌克兰的资源、经济和军队,而不是夺取更多领土。

西方国家承诺支持乌克兰,但所提供的武器并不足以让乌克兰作出有力反攻。

持久战考验的是参战双方以及背后势力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决心。俄罗斯的风险在于,持久战可能导致国家经济破产以至于内部崩溃,再次上演类似1991年苏联解体的一幕。不过,在开战一年后看,俄罗斯去年的经济总量只萎缩2.1%,世界上只有约一半的国家跟随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让俄罗斯能以打折价继续出口能源与进口所需商品,维持经济运转。

在乌克兰的一边,西方国家的支持能维持多久也是一个问题。不过,如果任由俄罗斯战胜,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主导地位将大受影响,因此美国不会轻易让乌克兰倒下。

持久战可能带来的最好结果,是促使双方坐下来谈判,促成停火协议或和平协议。

持久战的最糟结局,就是俄罗斯在巨大压力下动用核武器,或者北约介入变成全面大战。

战争开打以来,莫斯科一再抛出核武威胁论,成功阻止北约介入乌克兰危机。所幸,莫斯科还没有疯狂到让世界陷入核战火海,西方国家也不愿承担将北约部队送入乌克兰和俄罗斯,触发莫斯科开打核战的历史责任。如果北约向俄罗斯宣战,可能触发一场大规模战争,会把中国等国家卷入冲突,成为东西方阵营的直面对决,这是北约要极力避免的局面。

在开战一年后,俄乌战事依然胶着,它如何收场答案还悬在空中,但是东西方国家日益阵营化、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

转眼又是一年严冬,乌克兰土地上战火还在燃烧。俄乌战争一年专题报道,见《到战争边陲采访 烽火中坚持的生命  》互动新闻。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