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民进党逆民意备战 偷袭推全动法受阻

时间:2023-03-05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继延长义务兵役至一年后,台湾民进党官方近期又推出修订《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内容包括对全台16岁以上学生“动员造册”,以及将媒体、网络纳入调查管控,引起要征召“娃娃兵”、恢复戒严时期的新闻管控等疑虑。在各界反弹下,民进党政府被迫宣布暂缓修法,但仍被质疑是在踢到铁板后的缓兵之计。这次修法举动鬼祟,被怀疑背后有美国的黑手,同时暴露民进党为配合美方战略,大动作为两岸开战做全面准备,为此,甚至不惜押上民意支持与选票做赌注,再度印证了去年九合一选举中广受回响的口号,“票投民进党、青年上战场”。

上月21日,台湾国防部突发公告,修订2001年公布施行的《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将其更名为《全民防卫动员法》(简称“全动法”)。虽然名称去掉了“准备”字样,但内容仍涵盖“动员准备阶段”,而正是这个“准备阶段”,被指定义模糊,给官方扩权“空白授权”。

高中生造册惹娃娃兵疑虑

准备期管控传媒箝制言论

这次修法引起最大反弹的是两处条文,第一处是针对过去流于形式的青年学生动员,要求将16岁以上在校学生不分男女登记造册“确实填报”,上传官方的云端系统,引起高中生上前线的疑虑。联系去年底官方将义务兵役由4个月延至一年,这次为16岁以上学生登记造册,令学生及家长担心,民进党官方在打“娃娃兵”的主意。有论者指出,按照台湾现行宪法,平民百姓并无军事任务,现在官方要对高中以上学生登记造册,大有“全民皆兵”意味,有违宪之嫌。

全动法受诟病的第二处修法,是规定“因应不实讯息传递”,在“动员准备阶段”主管机关应对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与应用服务提供者,以及新闻从业人员,实施调查、统计、编组及规划。并在动员实施阶段对上述业者“实施必要管制”,对散播所谓“不实讯息”者,可处监禁3年或100万元新台币的罚款。所谓“调查”就是针对媒体平台了解其收播(收视、阅读)率如何、受众有哪些,而“编组”就是在内部订定不同的因应措施,至于“规划”,就是要对采取非常手段及早订立对策……连串举措,犹如悬在传媒头上的利剑,令人想起台湾早年动员戡乱的戒严时代。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新修订草案中对“动员准备”阶段的定义过于模糊、宽泛,相当于开战前的平时都算“准备期”,意味官方平时亦随时可以管制传媒,是人权和言论自由的大倒退。

全动法涉及的不止国防事务,还涉及内政部、教育部、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数位发展部等部会。如此重要的法律修订,官方的行事方式却很诡异,国防部上月21日预告修法草案总说明,但公告时间却仅为14天,而非正常立法公告的60天,并在二·二八连休3日小长假前夕上网公告修正案条文,被指诸多语焉不详,未咨询学者专家,亦无听取民意,就想贸然修法,当然引发轩然大波。

岛内有分析指出,全动法修法的始作俑者既非国防部,更不是教育部,而是来自国安会和领导人,而背后很可能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由于此番修法必会得罪青年和传媒界,对于注重选战的民进党来说,宁肯失去民心与选票也要推动,足见外部压力之强大。

全面备战背后有美国压力

暂时受阻下架或缓兵之计

美方一直认为台湾遭大陆渗透严重,缺乏对“认知作战”的有效应对,又认为台湾兵源不足,难以应对长期战争,更重要的是,岛内的抵抗意志不够坚强,无法达成消耗中国的美方战略目标。而全动法的修法目标,正为补足上述“缺陷”,可见民进党官方对美方战略的全力配合。只是这种全面备战的姿态,与其口头的“兵戎相见非选项,愿求两岸和平”根本是背道而驰,更违逆了台湾“避免战争,追求和平”的主流民意。

台湾民意基金会上周四(2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对于蔡英文“处理国家大事的方式”,赞同者不足四成,而不赞同者则占44.3%,是其“职务表现赞同率”连续3个月低于40%,显示其民望处于2019年5月以来最低迷时候,这一现象在总统大选年对执政党是一大不利因素。

在遭到民意强烈反弹、反对党国民党宣示不会让其过关的形势下,台湾行政院前日终于表态全动法修法将“下架”,但分析认为这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去年民进党推出或计划推出的“数位中介服务法”、“保防工作法”等草案,都因有箝制言论、针对人权的条款,遭社会强烈反对作罢。有分析指民进党擅长用国安名义包装独裁法条,趁长假或其他重大议题时暗渡陈仓公布草案,并用立法院多数强推立法,若闯关失败就会暂缓,然后换个包装,重新上架。只要配合美国积极备战的政策不变,类似的修法仍会层出不穷。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