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豪:血战半年“巴赫穆特要塞”失陷在即 然后呢?

时间:2023-03-04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叶德豪

位于乌东顿涅茨克州(Donetsk Oblast)的盐矿城市巴赫穆特(Bakhmut),过去半年大部份时间皆是俄乌双方在前线猛烈交火的唯一地点。俄方人员曾称在这里要攻下一间房子也有可能要花费一周时间。俄乌双方在此也损失惨重。

到了今天,俄军的步步进逼与南北包抄之势已大致决定了胜局,巴赫穆特城中据报光火处处、炮轰不绝,人道救援人员已不能进中城中心,往西的对外交通补给通道已陷猛轰。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乌克兰方面的唯一选择似乎就剩下“有序的撤退”,以避免“混乱的溃败”。

巴赫穆特值得血战吗?

巴赫穆特战前人口达7万,如今只剩下不足5,000人。根据一位2010年到此教授英语的美国人的说法,他刚到此地就被苏联解体前以来一直掌权的市长邀来参加跟教育部官员的活动,并用俄语发表演讲,市长还将他形容为一个“非常特别的老师”。由此可见此小城在地缘政治上的边缘性。

在战略上,分析普遍认为巴赫穆特价值不大。虽然它是多条交通要道通过之处,但在俄军尚未夺得的顿涅茨克州西部而言,巴赫穆特之后还有一堆可供防守的小镇和高地——例如据报乌军如今已正在巴赫穆特以西15公里左右一个位于小山之上的万人小城察苏夫雅(Chasiv Yar)布防。

而再往西边更有2014年以来早已巩固严密防守的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Slovyansk- Kramatorsk)双子城。无论是西方、乌克兰还是俄罗斯的军事舆论,都有声音反对俄乌双方在此可能每日折损高达百人的血战。

有人认为,去年7月前线进展停滞、9月哈尔科夫州(Kharkiv Oblast)溃退、11月退出南部赫尔松市(Kherson)之后,普京急需胜利,因此才会集中火力攻打巴赫穆特。另一种意见则指,主攻巴赫穆特的是华格纳僱佣兵团(Wagner Group),其领袖“普京厨子”普里戈津(Yvegeny Prigozhin)之所以如此尽力,是为了以“战功”争取其在俄罗斯政坛的影响力。但无论如何,如果普京的长远目标是要兼併法律上既变成俄罗斯领土的顿巴斯,进攻巴赫穆尔最终也是避无可避之事。

乌克兰方面则据称多次受到美方施压,要求其从巴赫穆特撤退,保存实力,留待日后反攻。不过,俄军的久攻不下却使巴赫穆特变成了乌克兰抵抗精神的象徵。“巴尔穆特还在”变成了乌克兰人的振奋口号。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更以“要塞”一词去形容巴赫穆特,去年12月访美之时更特意将写满巴赫穆特前线士兵签名的乌克兰国旗送到美国国会。对于部份人而言,以生命防守巴赫穆特为的只是一个没有太大实质意义的符号。不过,另一些军事分析则认为,防守巴赫穆特可以牵制俄国兵力、消耗俄国人员,正如拿破伦所言,“当你的敌人正在犯错,永远不要阻碍他。”

但不认不认还需认,在俄军缓缓推进之下,总统顾问罗德尼扬斯基(Alexander Rodnyansky)近日就表明,如果防守的成本大于得益,乌军将会战略性放弃巴赫穆特,“我们不会白白牺牲。”虽然有报道称乌克兰正派出更多人员前往巴赫穆特,但有分析认为,这只是准备“有序撤退”的行动。

虽然巴赫穆特如今已变成一片人去楼空的颓垣败瓦,但其最终失守将会是俄罗斯去年7月以来的最重大胜利。不过,跟去年5月人们猜测普京在夺得亚速海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Mariupol)后将宣布胜利停火的乐观预期不同,如今乌克兰卢甘斯克(Lugansk)、顿涅茨克、扎波罗热(Zaporizhzhia)、赫尔松四州已被“公投入俄”,普京唯一可见的政治选择就是继续打下去。俄军胜利无改僵持局面

在从北到南整条前线之上,此刻的俄军无疑是重拾了主动的。虽然1、2月之交俄军在顿涅茨克州西南对武赫列达尔(Vuhledar)发动的大规模攻势遭遇惨败,据称曾在两日内折损过千人、总共损失近130架坦克,但其在卢甘斯克州西进哈尔科夫州的反攻,以至这次对巴赫穆特的包围,俄军都展现出援援推进的耐力。如今的战事就有去年4月至6月顿巴斯之战初期的影子:俄军推进虽慢,但乌军都停止不了这种进展。

但这样的打法,到底要打到何年何月?

长期作战对双方而言也是无尽的损耗。消耗战也是一场前境未明的赌注:对乌克兰而言,从国家人口来看,要比人员消耗,一定及不上俄罗斯,最近也出现过有男子被强迫动员的丑闻,但乌克兰胜在有整个欧美的财力和军备支援,某程度上抵销了人口的劣势;对俄罗斯而言,多方面的分析都显示俄方亦已出现了弹药不足的情况,特别是用于远程攻击的精准导弹,本年以来其导弹攻击数量已大大减少,即使普京政府近来时时催促军工生产,但在西方制裁的局限之下,能否补足战场上的消耗也是一个问题。

对于双方而言,如果能以对自己有利的手段将战争停止下来,将是一条较佳的出路。不过,俄方明显希望达成的“就地停火”与乌方不停重复的“俄军全撤”,也不是对方可以接受的条件。

在这个困局之中,各方都似乎有动作试图扭转事态。

乌克兰部队首次越境施袭?

3月2日,位置俄乌边境的俄罗斯布扬斯克州(Bryansk Oblast)小镇就发生了众说纷纭的袭击事件。普京甚至取消了其原订到高加索地区的行程,发表电视讲话指责“新纳粹”发动“恐怖袭击”;布扬斯克州州长Alexander Bogomaz指责事件是数十个乌克兰破坏份子之所为,称他们进入俄境向载有小孩的车辆开火,杀死了两位平民和伤及一个儿童;俄国媒体也一度传出有6个人被劫持为人质。乌克兰方面则否认指控,称这是俄国内部所为。

不过,一个称为“俄罗斯志愿兵团”(Russia Volunteer Corps)的组织就承认责任,声称一度占领事发的小镇。此兵团自称由俄罗斯人组成,自称隶属乌克兰武装部队,指袭击是要向俄罗斯人表明“希望尚存”,“自由的俄罗斯人手持武器就可对抗政权”。网上影片可见,此组织的其中一位成员是一个莫斯科出身、曾在德国居住、数年前搬到乌克兰的白人至上极右分子。

到底袭击背后事实如何,至今难以确认。但从2月26日白罗斯境内空军基地的一架A-50“熊蜂”预警机受到无人机攻击,白罗斯反政府武装组织BYPOL承认责任的背景来看,某方势力的确想制造事端,改变战争走向——此袭击发生之前几天,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才刚表明过除非乌克兰方面攻击白罗斯境内目标,否则不会派兵支持普京的战争。

中国因素未明

另一方面,中国也成为了从不同角度来看都有可能扭转战局的元素。虽然中方2月24日发布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并不是此前人们预期的具体和平方案,却显示出中国似乎有加大参与解决俄乌战事的趋向——特别是普京早前在莫斯科见过王毅之后已多次提到习近平今年春季访俄的事。

对于美国而言,炒作“中俄联盟”对于拉拢欧洲盟友联手围堵中国甚为有利,于是近来美国官员就不断吹风指中国正考虑对俄罗斯输出致命武器,甚至开始与欧盟讨论相关的可能对华制裁。半信半疑的欧洲也多番警告中国“武器输乌”将会是红线。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3月2日的国会发言就有警告中国不要向俄输送武器。朔尔茨本人以至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分别会在3月3日和下周访问华盛顿——外界预期他们将会与拜登讨论潜在对华制裁的问题。

但对欧洲而言,中国军援俄罗斯当然是一个担忧,不过在中国提出其对乌立场文件之后,欧洲的一些领袖显然是认为中国有意在俄乌战争这个议题上面扮演一个更主动的角色,在他们眼中,这就开出了一个“中国施压俄罗斯”的空间,无论是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还是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都公开表达了这种愿望。

至于中国会不会成为打破俄乌长期消耗战僵局的因素,则尚待观察,不过观乎习近平未来数月访俄事态的发展便可知一二。

英、法、德三国促和谈?

虽然美国一直强调会长期支持乌克兰到底,但是随着2024大选年的迫近,美国共和党内部上至特朗普下至部分国会议员的反对援乌声音将会走入主流媒体报道之中,而共和党内最有可能挑战特朗普的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Ron DeSantis)对乌立场亦不明显,欧洲已在担心美国援助不能持久的问题。

《华盛顿邮报》2月24日就报道,英、法、德三国认为加强北约对乌军援的承诺,使得乌克兰有能力在停战后对俄自卫,能鼓励乌克兰与俄罗斯开展和平谈判。该报道称早前泽连斯基在巴黎与马克龙、朔尔茨会面之时,后两者已告诉泽连斯基要开始考虑和谈;报道亦引述法国官员指没有人相信乌克兰能重夺克里米亚——言下之意,就是某种“割地求和”的安排。

加大北约军援可算是“一石三鸟”之举。一是以北约名义援乌,使美国更难因为政府换届而退出援助;二是作出长期加强军援乌克兰的部署,使普京失去与西方“斗长命”的意志,甚至使乌克兰在本年内能发动战果明显的反攻,迫使俄国在劣势中寻求和谈;三是以大力军援取代加入北约,一方面保证乌克兰未来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安抚俄罗斯对于北约东扩的忧虑,其代价当然是乌克兰对俄以体面的方式交出一些土地,让俄方也能有一个下台阶。

正如马克龙在慕安会上“现在不是谈判时间”的言论一般,对欧洲而言最理想的发展,就是乌克兰反攻有成,俄国最后被迫重返谈判桌。但理想当然与现实有一段距离。

巴赫穆特的失陷不会打破僵局,但各方寻求打破僵局的动机已非常明显。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