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在福建会馆新春团拜上致辞时说,在大国关系紧张和自由贸易多边体系被削弱的世界格局中,新加坡必须坚定地按照自身利益行事,内外事务都不应受他国左右。在国际地缘政治风云突变的当下,这个提醒非常及时。新加坡无法避免受国际局势的影响,但必须确保这些影响不会危及社会凝聚力与国民团结。这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国人须有意识承担的义务。
尚穆根所描述的外部挑战,国人或许已耳熟能详。俄乌战争方兴未艾,美中关系近日又因为气球事件跌入谷底,国际互信流失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叠加效应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这些变化越来越威胁新加坡赖以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但更重要的是,支撑新加坡生存发展的内部条件同样也面对类似压力。国际社会发生的事件,容易通过日益普及的社交媒体瞬间传导至本地;加上不熟悉新加坡特殊环境的外籍人士推波助澜,就容易伤害社会凝聚力。国人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大英博物馆为了介绍韩国人的过年习俗,日前举办了一场由韩国政府赞助的推介活动。由于活动的英文名称为“韩国人的阴历新年”,引发了中国网民的激烈抗议,间接又掀起了两国民众关于彼此传统文化属性的长期争议。事件在社交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不幸殃及池鱼。南洋理工大学因要求校内所有学生团体,在庆祝农历新年时一律使用英文“阴历新年”而引起争议。校方的理由是学校的韩国籍、越南籍学生同样庆祝农历新年,所以比使用“华人新年”更具包容性。这也不无道理,毕竟英文的“华人新年”存在歧义,也能被理解为“中国人的新年”。
对于国人而言,这本来就不是问题,因为本地习惯上是“农历新年”和“华人新年”并用的。但由于南大校园内的新年活动展板上的英文“阴历”一字,遭人涂改为“华人(或同样能被解读为‘中国人的’)”,又经社交媒体渲染,遂成为引发关注的舆论事件。就本地华社看来,事件围绕着两个英文字,本应是茶杯里的风波,但因为或涉及外地人,而且争议的内容又关乎语言乃至种族这类敏感课题,若遭有心人刻意拨弄,恐怕就变得不再单纯。
就如此前发生的青少年因接触网上恐怖主义宣传,而自我激进化的情况一样,事件对于本地回教社群的冲击更大,因为他们或会担心其他国人的误解。同理,本地华人也不希望语言和种族问题被炒作,特别是来自不理解问题敏感性的外地人,因为这势必影响不同社群之间珍贵的互信。因此,国人在面对这类争议时不能只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而应当警惕自己的情绪是否遭到特定观点的引导,甚至在必要时得挺身而出,坚持从新加坡的国家利益发声。
诚如尚穆根语重心长地指出,新加坡的国家利益,自建国以来便一以贯之。他引述建国总理李光耀的一系列“硬道理”,核心关键便是新加坡“与众不同,知道自己须要做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具备勇气和决心,为新加坡做正确的事”“不论他国大小、多友善,都不受它们支配”。尚穆根举新加坡不跟随其他国家,特别要求检测来自中国的入境游客为例,强调这并非要讨好中国,而是基于科学医药知识来维护本国利益。
在本地历史悠久、社会影响力巨大的福建会馆团拜阐述这一道理,尚穆根特别强调自己作为非华族部长的背景,对本地华社的诚挚呼吁,希望大家以国家社稷为重,勿忘却身为新加坡人的身份,个中意涵值得仔细咀嚼。维系社会凝聚力是一场看不到终点的接力赛,须要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共同努力。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新加坡的国家利益始终如一——我们必须是掌控自己命运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