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胜舟: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意

时间:2022-12-28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叶胜舟

2022年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2021年晚了一周,也属正常,会期压缩为两天,显然受北京和全国疫情大暴发影响。媒体普遍敏锐地捕捉到,会议特别强调,“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部署2023年五大重点工作之一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总结了“六个坚持”,其中又提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有三个讲话,分别是总书记全面部署,总理具体部署、会议总结,国务院换届过渡前改由候任总理作会议总结。新闻通稿主要摘自总书记的讲话内容。

与2021年的新闻通稿比较,“提振信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有提及,只是为了安抚市场,作为缓和陪衬;主基调是严厉警告“有效控制资本消极作用”“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全球疫情肆虐期间,中国三个规模万亿元量级的房地产、互联网平台、教培产业都承受严厉监管,过犹不及,元气大伤,导致去年经济雪上加霜,民不聊生。

近几年学者、企业、民众都疑惑中国经济是否“国进民退”?所展示的方向、节奏、力度是否自我封闭甚至自限生机?这次会议终于对民营经济发出强烈的鼓舞信号,程度、主次、分量完全不同,和防疫政策调整一样急转弯。首先要求“大力提振信心”;其次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平等对待对国企民企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企发展壮大;再次承诺依法保护民企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重要特征,即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GDP),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远超国有经济,未来优势和贡献有增无减。

国企的低效、裙带和腐败,一直令人诟病。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国企效益普遍不好,养老无保障,某些领导人的家属、秘书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偏好首进行政机关,次进事业单位;发达地区则偏好进国企,因为年薪高、油水多,出国游玩机会多,管得松。

除了国防、水电煤气等部分纯公共产品需要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垄断,其他行业能放尽放。国企应该继续大幅度削减,“国退民进”才是正确方向,才能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五大政策:凸显科技自强

2022年论述了五大政策,即财政、货币、产业、科技及社会政策。宏观政策多年来的标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定调虽然持续不变,但中国的政治语境,货币政策即使很积极,通常也会用“稳健”来界定。会后,财政部分析表态,最关键的一句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中国人民银行分析表态,最关键的一句是“货币政策力度不能小于今(2022)年,需要的话还要进一步加力”。

社会政策提及“适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据此预测早已起草的延迟退休方案,将提交14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每年延长三或四个月退休。如果选择后者,将反证养老金和财政的包袱比预期更重。2021年凸显的“共同富裕”,明显淡化。

大陆政府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部署,强调三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此次会议要求“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新闻稿一笔带过,一方面受限于篇幅,一方面暂时保密,详细措施写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待3月5日全国人大例会开幕时才公布。

当然,有其他途径、文件可与本次会议精神相互印证。大陆政府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政策导向清晰具体,其中点明“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中美科技竞争剧烈,利大于弊,有望造福本国和人类。美国牵头投资近百亿美元,成功实施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项目,代表人类宏大的气魄和格局,必将批量产生诺贝尔奖级别的研究成果。期待中国在基础研究也有大手笔、大贡献,尤其在宇宙起源、时间起源、意识起源有重大突破。

五大重点:凸显拉动内需

会议部署了2023年五个重点工作,首要任务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毕竟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

从消费而言,明确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去年下半年已分别从信贷、债券、股权射出“三支箭”,支持房企融资;会后中央财办放风,“2023年还将出台新举措,侧重研究解决改善房企资产负债状况等”。经济滑坡,未稳定逆转,房地产税立法将继续延迟。所谓房地产业的“新发展模式”,核心是去除金融属性,确立民生属性。

新闻稿提及“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但未展开。2012年3月5日,时任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并在九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任职最后一年“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曾起草相关文件,困难重重,不了了之,并未落地。日本、韩国经济起飞时,都曾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备受欢迎。

从投资而言,主要分三块:一是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例如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化石化化工、钢铁等重要基础性产业规划布局等;二是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例如壮大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基因技术、卫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创新应用;三是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例如贯通“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物联网、千兆光网建设等。

从出口而言,要求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2023年五大重点工作之一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稳步扩大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协同推动扩大内陆开放、加快沿边开放、提升沿海开放层次。

总体而言,2023年政策主轴明显是“双轮驱动”,同时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提升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三年冠病疫情,对中美预判两极分化,都是见木不见林。前两年唱衰美国,认为中国GDP加速赶超美国,盲目乐观;第三年唱衰中国,认为中国GDP永远不能赶超美国,盲目悲观。由于低基数效应,2023年中国GDP增长预计轻松超过6%,甚至高达8%;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但中国的人均GDP在本世纪很难超过美国。

会议强调,“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耐人寻味。10月24日中国股市大跌,就是典型的市场信心缺失。

笔者对202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格外期待,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任总理的例行记者会格外期待,对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否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格外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耳目一新、振奋人心,自改革开放44年以来都罕见。期待新班子时不我待、砥砺自证、大干一场、利国利民。

作者是中国时事评论员

总体而言,2023年政策主轴明显是“双轮驱动”,同时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提升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