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对冠病死亡病例作出明确定义后,星期三通报的死亡人数不增反减。受访卫生专家指出,中国的冠病死亡判定标淮与一些国家不同,是采用较保守的计算方式,但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冠病所致死亡”定义的范围。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星期三(12月21日)消息,中国过去24小时无新增染疫死病例,但累计死亡病例从5242起修正为5241起。中国卫健委附注,这是因为北京一起死亡个案不被列为冠病死亡病例,但没有加以说明。
中国卫健委在12月7日推出“新十条”防疫措施后,分别在12月19日和20日通报两起和五起死亡病例。不过,在疫情严峻的北京,多家殡仪馆、火化场因为近日死亡人数激增不胜负荷,导致舆论质疑官方通报的死亡病例数据与真实情况有差异。
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星期二(20日)在中国国务院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指出,官方只会将冠病检测阳性、死于呼吸衰竭的人算作染疫死亡人数;因其他基础病或心脏病发作等导致死亡的人数,即使他们死前感染冠病,也不会被归类为冠病死亡病例。
病理学家:是疫情初期思维这种定义会漏掉很多病例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病理学助理教授马泽尔认为,这样的定义会漏掉“很多病例”,尤其是接种疫苗的人,因为他们死于肺炎的可能性较小。
马泽尔形容,这是冠病疫情暴发初期的一种思维,认为只有冠病肺炎才会致命。他说,这种思维不合理,因为如今医学界已证实冠病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有些甚至会致命。
亚太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学学会会长淡马亚(Paul Tambyah)教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中国一直以来都采用较为保守的计算方法。他认为,新定义不会改变中国对死亡病例的计算,而此举“应该完全不影响疫情”。
实际上,各国对判断冠病死亡病例的定义有所差异。彭博社报道,在美国,任何人因感染冠病死去,无论是因肺炎或病毒引发的并发症,都被列为冠病死亡病例;在英国和新西兰,任何人在冠病检测呈阳后28天内死去,都算作冠病死亡病例。
淡马亚指出,中国计算死亡病例的方式其实与世界许多国家相似,包括新加坡。
他说,这些国家都对世卫的“冠病所致死亡”定义采取了更为保守的诠释。根据世卫指南,这被定为“冠病疑似或确诊病例因临床上相符合的病情导致的死亡”。
淡马亚:目前应更关注疫情对医疗系统影响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也认同淡马亚的说法。但他指出,上海今年初暴发疫情时,一些死于基础疾病的人被计算在内,“以强调冠病可导致许多人死亡”,为官方封控提供依据。他说:“中国现在只是回到了它们之前的做法。”
淡马亚强调,人们应该更关注疫情对医疗系统的影响,而如今中国已允许轻症患者居家康复,这有望把病例激增对医疗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
他说:“就像我们从同行打听到的,他们报告有很多轻症病例,但很少出现肺炎。这将有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疫情的情况,希望能尽快宣布疫情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