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疫苗民族主义要不得

时间:2022-12-28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吴俊刚专栏

三年前中国武汉暴发冠病疫情后,一时之间医疗物资短缺,其他国家纷纷伸出援手。2020年1月29日,日本汉语教学考试机构HSK事务局在捐赠物资的箱子,贴上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两句偈语,不仅表达了命运与共的人道情怀,让中国人感到无比温暖,也凸显日本国中有人,一些学中文的人古文根底也不差。

中国的古诗词、成语、谚语等,都是千锤百炼的文字,而且寓意深远,短短几个字就能概括很饱满的意思,并激起读者的感情。后来,冠病疫情逐渐在世界其他地方扩散,基本控制疫情的中国有能力对外捐赠医疗物资,同样也用上了诸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样的诗句。

据说,1000多年前的唐朝时代,日本的长屋亲王亲政时,命人制作千件袈裟,随遣唐使带给中国的高僧。这些袈裟上都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唐朝的鉴真大师为偈语所感动,不畏艰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为中日友好交流播下了种子,对日本影响深远。至今,鉴真大师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短短四句偈语(也是寄语),威力无限。

青山一道两句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送柴侍御》,原诗四句:“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样是临别寄语,虽然有别于佛子的情怀,但寓意有相似之处。

本来,大家同是地球人,就是命运共同体,本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事实并非如此。人类从来无法做到这一点。在21世纪的今天,仍在不断的自相残杀,尽管已经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不同地方的人本已有种族、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等等隔阂,要消除这些隔阂原已困难重重,再加上政治、意识形态的人为搅和,要体会大家都是命运共同体,几乎变得不可能。

别说和平相处,连共同抗疫也做不到。冠病被称为“世纪之疫”,也即是人类百年一遇的大瘟疫,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大敌当前,世界列强照理应在世界卫生组织旗帜下集合力量和智慧,共谋对策及研制疫苗,全球抗疫。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各大国争先恐后研发自己的疫苗,各自为政,然后又贬低别国的疫苗,夸大自身疫苗的成效,在疫苗问世不久后,各发达国家则凭借本身的财力,抢购和囤积疫苗。这些奇怪的举动被称为“疫苗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本来并无贬义,但用在疫苗的语境里显然是贬义的,指的是发达国家,或有能力研发疫苗的国家各种自私自利,由政治和利益驱动的单边主义行径,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应有的多边主义背道而驰。

民族主义以本民族自主为出发点,着重于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但盲目搞民族自豪感也是有问题的。疫苗民族主义就是如此,损人不利己。

首先,疫苗原本应是公共产品,却被当作一国私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国民众,但却忘了在地球村的今天,病毒传播很容易就越过所有的国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长久封锁边界,遗世独立。任由病毒在别的地方传播,本身最终还是要遭殃,因为世界各地的人员往来终究必须恢复,病毒也必然会随着人流到处窜动,此起彼伏,甚至不断变异。

第二,有能力研发疫苗的国家,虽然能给自己增添一些荣耀,自我膨胀一下,但行为上却未必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如果对自己的疫苗敝帚自珍,排斥其他疫苗,也会让人反感。

疫苗民族主义,不管是什么形式,都成了世界抗疫的最大拦路虎,是全人类的悲哀。可怜大国之间,至今仍在武器化和政治化疫苗。结果是:一、单边主义行径妨碍了疫苗的普及;二、民族主义情绪妨碍了疫苗技术的共享。前者导致疫苗不平等,后者则导致各种疫苗效力的参差不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所认可的各种冠病疫苗,效力确实是有很大差别,有的可以高达90%,有的则只能达到60%。这无疑导致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们心理上排斥较低效力的疫苗,不去接种。如果他们又别无选择,自然就影响接种率。如果某地某国的疫苗效率较低,加之接种率又不足,则必然要拖慢开放国界及与冠病共存的步伐,最终遭殃的还是经济和百姓。

像这类的疫苗民族主义,问题的关键是政治,不能全说是民族主义。即便要说是民族主义,也只能说是一种畸形的民族主义,因为它不仅违背了民族利益,还危害了民族利益,为的基本上只是政治人物的颜面,和民族利益扯不上关系。

疫苗民族主义的弊端其实还不止这些。有一种弊端是源自资本主义。在市场力量驱动下,资本主义可以激发创造力和革新力,但是,当资本主义发展到某个阶段,出现资本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时,就会带来恶果。资本家的贪婪是无底洞,他们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美国,无论是药剂业,军工业,烟草业,以至所谓第四阶级的媒体业都是如此。它们被控制在少数大亨和集团手里,这些人不只富可敌国,还能操纵政治人物,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形成所谓的富豪政治(plutocracy)。像辉瑞、莫德纳等跨国制药和生物科技公司都是此中能手。

冠病疫情暴发后,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各国的大药厂都想抢先推出疫苗发一笔横财。政治人物则利用疫苗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把捐赠疫苗给贫穷国家说成是搞“疫苗外交”。在中美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疫苗也成了外交武器。

所幸,新加坡没有疫苗民族主义,只有疫苗务实主义。对世界各国的疫苗,新加坡基本上持开放态度,由政府委任的医疗专家组负责比较不同疫苗的保护力,然后决定采购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为人民接种。但在疫苗民族主义驱动下,美国不采用中国疫苗,中国至今也不进口外国疫苗,直到最近才批准德国把第一批信使疫苗运往中国,供当地的德国公民接种。一些大陆人则已纷纷跑到澳门去打mRNA疫苗。

毫无疑问,这种疫苗民族主义既妨碍了各国医疗科研应有的合作,也大大限制了民众的自由选择,甚至妨碍疫情的控制。大家应该还记得,当新加坡开始免费为民众接种冠病疫苗时,并不提供中国疫苗,有些人因此啧有烦言。后来,政府终于改变决定,允许人们接种中国疫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反正接种疫苗并非强制性,人们应有选择的自由。但从国家角度而言,当然要做到物有所值,要买就应买效力最好的,以求达到最好的抗疫效果,何必选择次优货?结果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应付冠病疫情,务实才是正道。

作者是前新闻工作者、前国会议员

新加坡没有疫苗民族主义,只有疫苗务实主义。对世界各国的疫苗,新加坡基本上持开放态度,由政府委任的医疗专家组负责比较不同疫苗的保护力,然后决定采购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为人民接种。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