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墙外
李慧玲
两年多前,冠病疫情在世界各地肆虐,而中国经历武汉封城后,全国逐渐恢复正常。有一次,我跟一位在世界多个地区都有业务的朋友吃饭。他当时仍经常到中国开会,抵达一些城市时,隔离的天数会随着当地的疫情而动态改变,从抵达的口岸到目的地,试过隔离28天。但是他并不介意,对中国管控疫情还是赞不绝口,还嫌回到新加坡得戴着口罩太麻烦。
上周再碰到他时,朋友跟我说了自己两个月前在中国几经周折的经验,包括因为健康宝(中国防疫中方便个人查询自己相关健康状态的小程序)弹窗(因为大数据追踪到曾与确诊者同处一时空,手机出现一串指令性文字),无法到北京开会。他后来改变行程要到另一个城市时,健康宝突然又显示绿码,于是临时更换行程。
朋友说,另一位担任高管的同事本来要与他会合,结果抵境后无奈被送去隔离10天。好不容易被放出来了,终于可以赶到一起开会的城市,偏偏核酸没通过,被通知染疫并带走,还连累酒店其他住客都要被查,行李都得经过消毒。那位高管同事不解,之前10天都被隔离了啊,怎么还会感染?朋友说,行李消毒后,当晚他上床睡觉已经是凌晨三点,第二天一早得去参加会议,而自己的同事被拉去了,他竟束手无策。又折腾了几天,后来那位同事回来了,原来因为数月前曾经在新加坡确诊,仍有残留的病毒,因此被当作确诊,有了这些极不愉快的体验。
朋友和很多人一样,上个星期六原本期待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有一些振奋人心的宣布,结果只是等到官方宣布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大失所望。我说,这么大的国家,官方论述不能说改就改,但至少已经强调地方不能一刀切了,需要点时间吧。他接触中国的经验远比我丰富和深入,哪儿会不知道?只是发出一点无可奈何的“嗯嗯”之声而已。
中国当下的写照
这几个月读着我们的特派员发回来的稿件,听着来自不同渠道关于动态清零的故事,再观察大陆政府二十大召开之后市场的反应,我一直琢磨着该如何思考中国。市场分析报告当中,悲观者多,甚至愤慨的人也不少。再加上二十大后,市场弥漫一种氛围,外国投资界的朋友说,过去大家都涌向中国,现在的趋势是ABC,叫作All But China(除了中国,哪里都行)。而中国官方的朋友则老神在在,认为这些人误读中国,“唱衰”中国,很快中国的情况就会好起来的,中国会继续开放。
与此同时,有些不是很会说故事的朋友,最近都可以很起劲地详述自己的经历,甚至有时感觉他们像是荒诞剧的演员。当很多人在动态清零中有了能讲的故事,或者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些经验可以当作讲述的题材,他们朴实的故事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了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仿佛每一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写成一篇疫情小说,都可以拍成一部短片。这些个人真实经历的叙述,相加在一起,形成中国当下的写照。
如果请摄影师或摄像师拍摄此刻中国的画面,那会是人们在排队做核酸,还是经营着小生意的人因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开不了店,蒙受亏损,愁容满面的特写镜头?又或者镜头会拍下企业主因为订单减少,货品积压,资金运转不了,彷徨失措的神态?中国官方重视讲好中国的故事,投入资源去讲中国的故事,但是这些防疫疲劳中个人的真实体会,在民间的传播,恐怕更有力量地在对外展示中国的形象。
我们应当如何思考偌大的中国,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经常提醒自己要从一个较长的时期去思索中国,而不能只看当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面对过不同的挑战,处在当时看中国,多少人有犀利的眼光,看到更长远的以后?阅读资料时,想着生活在1990年的人,对中国的发展是否有过怎样的犹疑?是年中国的经济放缓,世界对天安门刚发生的事件瞠目结舌,之后国际舆论环境对中国也很不利。当然,跟今天比较起来,那是一个不同的情境,但也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中国的领导人果断采取了好些措施,向世界证明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中国上升的轨迹中,有下行的时候,跨过了一步,后面又有了新的进展。因此,我们是不是不能只凝视某个时间点?
遥望的长视角
站在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里,我遥望自己三年都没有踏上一步的中国,想着2022年之后呢?对很多外商来说,这一年里的体会,是中国政策的不可预测,而不可预测成了唯一可以预测的。不可预测对企业是巨大的成本。哪怕是昨天中国宣布防疫措施调整,这些日子留下的印象也不会马上就改变。这一年对外国投资者看待中国,会是个转捩点吗?还是现在的情绪也是短暂的?
前面说的那位朋友,因为有了切身的经历,说起中国时少了两年前的热情。但是中国的巨大市场,让他在分享经验时很务实。他跟我说,到中国一些城市去看,地方财政确实也遇到很大的困难,不过最主要的困难是人为的。中国土地上聪明的人那么多,现在大家只等一个政策松开,经济马上会反弹,那样景观马上就会改变。新的领导班子核心明确,权力集中了,步伐一致有步伐一致的好处,关键是方向要走对。隔离的那些细节的辛苦他叙述得很详尽,但是他用叮嘱的口吻说:我们得要乐观,而且要准备好。
我设法抽离现在,想着若干年后,比如2035年,我们又怎么倒回来看2022年发生的事。看待中国的问题,常常让我想要跑到多年以后,再回头观之。倘若2035年中国依照自己制订的计划,经济总量翻一番,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时整个世界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而在那样的时候,我们再回想2020年至今许多个人的时代经历,他们的中国故事,是放在时间长河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吗?在人民至上的国度里,在宏伟的国家发展蓝图里,除了民族自豪之外,个人的尊严与感受,会不会被记忆,该如何被记忆?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社长
看待中国的问题,常常让我想要跑到多年以后,再回头观之。倘若2035年中国依照自己制订的计划,经济总量翻一番,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时整个世界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