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度的购物节气氛冷淡,最终商品成交额增速料将明显放缓。商家感受到民众消费意愿降温,不再那么关注成交额,将转向更健康可持续的经营。
中国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今年气氛冷谈,最终商品成交额增速预计将明显放缓,显示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严峻对消费者信心和需求造成冲击。
分析人士指出,“双11”整体销售数据不会有突飞猛进增长,但企业将转向更健康可持续的经营。
“双11”购物节由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2009年推出,吸引各大电商、短视频和社交平台加入,销售额不断刷新纪录,但疫情反复和经济不景气,给今年的这场年度购物盛会蒙上阴影。
据《联合早报》记者观察,今年的“双11”鲜少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各大平台也都取消往年明星扎堆的“双11”晚会。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企业反垄断和反“内卷”的治理,促使平台采取更低调姿态,在营销上更支持中小企业和农副产品。
商家也感受到“降温”,有业者告诉《北京商报》,过去三年“双11”的销量都会同比增长300%,但今年总体和去年持平。
澎湃新闻则引述直播商家说,今年的“双11”似乎不再有氛围感,消费者比往年更理性和谨慎。
花旗集团预测,阿里巴巴的成交额将增长0.9%至3.6%,京东将增长4.6%至8.9%。花旗集团分析师把消费疲软归因于中国就业不稳定性上升、平台促销折扣力度比较克制。
电商知识平台亿邦动力总编辑贾昆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今年“双11”能观察到全渠道增长,一些视频平台增速较快,但大盘数据不会有突飞猛进式的增长,“社会需求不是很旺盛,能保持就很不错”。
“双11”降温反映出经济下行和冠病清零政策下,民众消费意愿和信心受挫。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3%,全年预计无法达到官方设定的5.5%左右增长目标。
受疫情封控等影响,今年4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达到历史高位6.1%。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超出中国政府制定的限值5.5%。
消费者谨慎对待直播购物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中国金融40人论坛”微信公众号上月底发表的采访中指出,消费作为经济慢变量受疫情冲击最为明显;除了受房地产市场的负增长拖累,还因疫情影响,消费需求处于低迷状态。
彭博社报道也指出,明星带货主播的流失也影响了“双11”销量。
直播购物是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消费新形式,但政府加强了对网络直播行业的规范。网络“带货女王”薇娅及多名人气主播因偷逃税被罚;“带货一哥”李佳琦此前也疑似因触碰政治红线下线数个月。
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上也变得更谨慎。据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对2000名中国消费者的调查,约四分之三的消费者表示会观看直播或通过平台购买商品,低于去年的97%;一些受访者表示,主播的丑闻降低了他们的参与度。
贾昆认为,平台和商家已不再那么关注成交额,平台围绕社会价值有所创新,例如低碳消费、工厂电商;商家秉持“活下去”的理念,更关注现金流、利润、用户、品牌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