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新加坡防疫从未躺平

时间:2022-10-29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纪赟

不知不觉间,经历疫情已接近三年。在此期间,作为一个无法封闭自己,经济与社会民生都极度依赖国际交流的弹丸小国,新加坡一直在寻求一条既能保障社会民生不受太大冲击,又能最大限度控制疫情扩散的微妙平衡之路。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退路可供缓冲。疫情如果太过失控,不但造成人员伤亡,更会严重动摇好不容易在复杂政情下构建的国家凝聚力;但如果动辄封城,导致经济濒临崩溃,新加坡可没有靠山或大树可以乘凉。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不仅个人与家庭将手停口停,一个国家经济滑坡所带来的间接伤害会更加深远。

新加坡过去三年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疫情冲击,随着病毒不断变种,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在政府总能因应时势,随时调整防疫政策,在疫情严重时收紧一点,但又注意保持分寸,以免影响民生与经济;反之则稍微放松管控,让民众正常生活工作。本地并不是将防疫的答案简单二分为要么封城,要么完全躺平不管,而是找寻二者之间,最有利于保障生命与经济民生的两全之道。

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对于群体聚会还是堂食的政策,政府都会因应疫情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同样原因,即使是在病毒阻断期间,也有别于一刀切的封城。医院、超市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一直保持开放。因此在本地就没有其他地方那种虽然防住了疫情,次生灾害却相当严重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不会为了任何一种社会威胁,就动辄“不惜一切代价”地加以管控,因为所有的“代价”都是“代价”,也都是民众须要面对的威胁。比如,难道为了不出现“疫情死亡”,就让尿毒症、癌症病患因缺医少药直接等死吗?一个好的政府,应该平衡一项决策的全面得失,而非为了单一目标,甚至政治目的,牺牲人民其他方面的权益。后者才是真正刻舟求剑似的躺平与惰政。

如果说新加坡在这次防疫上有什么很有效的经验,我想最关键的可能就是决策的有效、弹性与社会民众的韧性。这一切是建立在政府与民间的信任之上,后者更是以每隔五年左右的直接民意选举授权而获得保证。选区议员在自己选区内直接会见居民,是维系政民间纽带的看不见的基础。所以,新加坡没有推动全民核酸与方舱医院等烧钱耗时的巨大项目,而是充分信任民众,通过每户派发抗原检测试剂、血氧仪、合力追踪器等,来保持既能知晓疫情的发展程度,又能通过自我检测、居家自我隔离与康复,最大限度地节省社会资源,并且不影响社会民生。这种政府充分依赖民众,民众相信政府决策能力的社会氛围,是能够连续保持防疫韧性的根本原因。

最近,本地又迎来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奥密克戎变种毒株XBB所引发的新一轮疫情,但比起此前整个社会的惊慌失措,最大的进步是国民逐渐处之泰然。民众基于防疫经验,不但知道应该如何面对,也相信能够再一次携手渡过难关。继年初拙荆染疫之后,一周前,上中三的犬女也终于中标。但仅低烧两天,连诊所都没去,就很快恢复了正常。为了防止传染,在家乐得逍遥了一周后,又生龙活虎地上学了。这大体也成为现在本地民众的常态,即平常按政府建议打疫苗,在保持个人防疫不放松的情况下,即使染疫也绝非世界末日。如果真得让这个疫情,长年累月地影响我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那才是整个防疫最大的失败!

近日,卫生部长王乙康乐观地表示,鉴于目前XBB变种毒株引发的疫情已近峰值,这波疫情可能比预期更早过去。这个预测是否准确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以过去的防疫模式来看,我们总会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来安然度过。

此前的防疫政策绝非没有过失,但在不断自我调整与自我检讨中,总能顺承民意与科学,保持谦卑,勇于承认过错,并不断修正,这才能保证从错误的决策中获得宝贵教训与经验。在技术层面上,卫生部门能够及时监控国内外疫情的最新发展,及时科学调度、配置宝贵的医疗资源,加上民众的高度配合,所有这些才是因应疫情发展变化,进一步获得防疫成功的关键。

作者是本地文史爱好者、宗教研究者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