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美关系是“熊弹”还是“见底”?

时间:2022-11-16 10: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面,予人一种似曾相识(Deja vu)的感觉。一年前二人举行线上峰会,习近平表示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关系“积极向前发展”,拜登形容中国跟美国一样是“主要的世界领袖”,为中美形势起了缓和气氛的作用。

这一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令台海局势一度紧张,甚至可谓剑拔弩张。美国参众两院通过《2022晶片与科学法案》,并由总统拜登签署命令成为法案,被视为针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9月通过的《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虽然尚未成事,但借着台湾牌打击中国的策略已成共和民主两党的共识。

打击中国是美国两党共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美领导人首次面谈,始终有其重要性。而且这次印尼峇里之会面是习近平在新冠疫情下,除了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之外的首次出访,还是显出了一定的重视。二人同意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开展公共卫生、农业和粮食安全对话合作,算是挽回了因佩洛西之行而中断的交流。
 
但中美两国尚未恢复军事交流,这说明了关系未回复正常状态。尤其是习近平形容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而台海军事冲突的风险已经愈来愈大,中美一天未恢复军事交流,关系一天都难言稳定。

新冠疫情夺去多人性命,怎样也不应该说“幸亏疫情”的话。但的而且确,因为有了新冠疫情这个理由,中美外交交流减少以至领导人至今未有互访,也算是可以理解。习近平对上一次访问美国已是2017年,也就是特朗普上任后三个月的事,拜登及其国务卿布林肯上任快将两年,也未曾访问中国。这次习近平和拜登会面,敲定了布林肯将访问北京跟进两国关系,算是少有的实际进展。

国务卿访华是扭转关系契机

上世纪六四事件后两年半,时任国务卿贝克访华,被视为中美恢复正常交流的关键。如今美国对中国经济及科技发展而感受到的威胁,在包括俄罗斯及乌克兰问题上的看法分歧,对于民主、人权和法治的理解差异,布林肯此行能否扭转形势,实在难言乐观。即使拜登在会面中表示“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习近平指出“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对方各自是否认同,显然是另一回事。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牵动着地缘政治、经济金融、环境气候等各方面的发展。大国领袖以及外交家是否有足够的智慧管控矛盾,亦将写下历史重要一页。香港站在此历史关键阶段,置于中国和国际的交流核心,亦须具体真正的大局观,发挥好自身作用——尤其是特首李家超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