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习近平妙答朔尔茨 中德深层矛盾难解

时间:2022-11-06 10:1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德国总理朔尔茨的首度访华,只有11小时,是历任德国总理最短的中国之行,但在国内和国际上引发的关注和争议却是历来最大。他在访华前公开撰文,陈述此行的5个出发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晤中,对这5点巧妙地给予回应。从访问的初步结果看,中方给足他面子,经济上收获不小,对短期内稳定中德关系有一定成效。但中德、中欧关系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未解,朔尔茨回国后,仍要长期面临对华强硬派的政治压力。

撰文陈述访华初心

习赠前辈箴言提点

对于朔尔茨这次访华,德国国内和西方世界反对之声不小,主要是指他将短期商业利益置于对华战略及欧盟团结之上。在一片非议声中,朔尔茨行前曾在报章撰文,提出他访华的5项“初心”,即随着中国国内政治变化,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要变化;俄乌战争导致世局变化,核战争阴霾笼罩,希望中国对俄施加影响力;中国仍是重要商贸伙伴,德国不会与之“脱钩”,但会要求平等对待,并减少对华依赖;对于新疆、人权等敏感问题会直言不讳,不会回避;他不仅是以德国总理身份、亦是以一名欧洲人身份访华。很明显,这5点“初心”,既是向反对者“解画”,亦是向北京传递信号,即德中关系不能“一切照旧”,希望找到对华合作新领域,还希望中国向俄施压,结束乌克兰战争。

根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会晤朔尔茨时的表态,就是逐点回应其5点“初心”。关于中德关系,习近平指出,“政治互信破坏很容易,重建却很难,需要双方共同呵护”,“中国对德政策保持高度稳定性连贯性,希望德方也奉行积极对华政策”;对于俄乌战争和核武阴霾,习近平表示,支持德方、欧方为劝和促谈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防止亚欧大陆出现核危机”;在经贸合作方面,习近平提出“激活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新领域合作”,愿继续深化航空合作,并就疫情防治开展交流合作等。在朔尔茨访问期间,中欧签署了140架空中客车客机的采购协议,总值约170亿美元。与李克强会谈后,朔尔茨宣布,中方批准在华外籍人士接种德国产BioNTech冠病疫苗,令该疫苗成为首只获准在内地接种的外国疫苗。

习近平重申,中方始终视欧洲为全面战略伙伴,支持欧盟战略自主,坚持中欧关系“三不”方针,即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至于敏感的新疆、人权问题,习近平未正面回应,但却借朔尔茨的汉堡同乡、德国社民党前主席、前总理施密特的一段话提示,“政治家应当以宁静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以勇气改变那些能改变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区别”。习近平称,对此观点“我很欣赏”,呼吁双方“追求最大公约数”。

朔尔茨这次不顾反对噪音,排除各种干扰,执意访华,商业经济利益或是最大的驱动因素。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前景黯淡。当地研究机构预测,德国2022、2023两年的年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4%、-0.4%,将陷入衰退。能源成本的剧增,已导致德国乃至欧洲,出现“去工业化”迹象。

德企投资热情高涨

政坛对华气氛肃杀

中国已连续第六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并是最大单一进口来源、第二大出口市场。今年前三季,德国对华投资按年增长114.3%。随同朔尔茨访华的12家德企高层,是从100份申请中“脱颖而出”的,包括车企大众和宝马、西门子、阿迪达斯、药厂默沙东、拜耳、BioNtech的高层。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在广东湛江投资100亿欧元的一体化生产基地,首套装置9月投产,是德企在华投资规模的最大单一项目。

不过,与经济上的这种热络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德关系在政治上的肃杀气氛,就在朔尔茨访华期间,其外长、绿党领袖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就在G7外长会上强调,在对华政策上,德国不会重犯对俄罗斯(过分依赖)的错误”。财长、自民党党魁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预告,在明年上半年推出的德国对华新战略中,将把重要贸易伙伴“中国”与制度性对手“大陆政府”加以区分。对中远集团收购汉堡港码头的交易,朔尔茨的三党联合内阁,有近半的7名部长反对,可见德政坛对华强硬势力庞大。受政客和媒体的影响,德国对华民意也日趋意识形态化,当地民调显示,近58%受访者认为,即使经济受影响,德国仍应强硬对待中国。在此大气候下,朔尔茨的务实取态,更显得难能可贵。

维系国家间友好关系,不能仅靠领袖个人或条约,金钱买来的友谊也难牢固。正是由于中德关系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未解,朔尔茨的一次访问和德企在华的投资获利,都难从根本上改变中德关系。习近平所说,双方应“既不自我设限,也不好高骛远”,或许反映北京对与西方关系的清醒认识。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