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戈尔巴乔夫留下的前车之鉴

时间:2022-09-01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01观点”

戈尔巴乔夫是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也是苏联首任和末任总统。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本身就标志着在他掌政期间,苏联这个积病的政治及军事巨人步入了历史坟墓。如今戈尔巴乔夫一同作古,终年91岁,外界得他的评价亦不无争议。该褒或贬,很视乎从什么立场出发。

戈尔巴乔夫最为世人肯定的功绩,是他促成了美苏冷战和平终结,使两个核大国避免走至最坏一步,而他也因此在1990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从西方的角度看,冷战结束后西方得以在政治和经济上垄断世界,造就了往后30年的“美利坚治世”(Pax Americana),戈尔巴乔夫在西方受到广泛赞誉。但对于社会主义支持者,他却如叛徒一般,批评他毫无政治能力,任由苏联瓦解,他失败的民主化改革也没有解决苏联的问题。

在俄罗斯人心中,戈尔巴乔夫则更为复杂。一方面,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上的重要性大不如前,普京更形容是一场“悲剧”。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不用再如苏联时期般负起其他民族的担子,得到某种意义上的解放。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无力令俄罗斯联邦得以独立,耶尔辛、普京等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对他的批评或赞同并不极端。

不能将苏联解体的主要责任归给他

不管从什么立场评论也好,将苏联瓦解的大部分责任都推给戈尔巴乔夫并不公平。他于1985年接任苏共总书记至1991年苏联解体不过六年的光阴,不足以颠覆这个有强大政治体制的组织。事实上,苏联在他继任之前已累积了多年的经济社会问题。自斯大林时代起几十年间,苏共推动工业政策严重向重工业倾斜,“重重轻轻”虽令军工业、航天科技等能与美国比肩,但也使关乎民生的轻工业没有相应发展。后来的俄罗斯总统耶尔辛出访美国时被超市货架震撼,便充份反映了苏联人民的经济生活落后。

在戈尔巴乔夫接掌权力10多年前,苏联的经济发展已停滞不前,有“勃列日涅夫停滞期”之称。一些分析认为1970年代后的经济停滞期主要因为苏联将太多资源投入军事支出,阻碍民生经济发展,左派则认为是1953年后赫鲁晓夫的改革过度去计划经济化、引入市场元素所致。不管成因是什么,肯定都是在戈尔巴乔夫之前问题已经累积。

另一边厢,俄罗斯民族主义与苏联政治建构的矛盾也早已存在。尤其是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东欧民族与俄罗斯民族的芥蒂更深,俄罗斯民族对要负担起照顾其他民族的责任也有不满,埋下了往后苏联瓦解的伏线。

用比喻来说,苏联在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手时已经是病入膏肓的重症患者,而他就是个无法治好病人的医生。他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失败,以至最后顺水推舟让苏联解体都只是病情末期,并非患病成因。也许可以说他是“庸医”,但往后耶尔辛听从西方建议实行经济“休克疗法”将国有资产大规划倒卖,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比苏联时代还差的情况,也说明了问题并非这么容易解决。

苏联瓦解是管治者的前车之鉴

苏联的瓦解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累积已久的问题。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合理性根源是它能为普遍人民带来更好生活,但政权长年无法满足人民希望、改善生活,是为其解体的根本原因。

当然苏共的失败部分也因为西方长期的经济制裁,例如1980年美国对苏联禁运谷物令其陷入粮食不足问题。但人民未必能掌握背后艰深的道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是实在而直接的。人民对政权的不满不一定会马上爆发,但却不会自然消失,而是慢慢累积并等待爆发的机会。为何苏联倒台时并没有人出来阻止,正是因为很多人的不满已非一时之念。

戈尔巴乔夫任内的苏联解体,对全世界的为政者也是一个严肃教训。不管怎样的政治体制、哪个政府、什么的意识形态,管治者都要向社会交出一份能满意的成绩单,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长期未能满足人民对改善生活的期望,将会令他们渐渐对现有制度产生不满,即使是所谓的民主政府也不例外。近年欧美社会对传统政客的不信任、投票率的偏低,以至一些前苏联人民至今仍然支持社会主义,便说明了治理成果的重要性。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