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明俊:美元强弱的过去与未来](/uploads/allimg/250208/0J53T055-0.jpg)
未来,随着美国保守主义的兴起,及它在全球体系中角色的转换,美元的地位必将与美国承担公共责任的边界同步收缩,“美国优先”恰是美元走向衰弱的转折点。
美元的强势地位已经保持一个世纪之久,看起来还将继续强下去。一些简单指标足以说明一切:1992年低位时,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也有45%,2001年则达到73%,目前约为60%;排名第二的欧元不到20%;同时近50%的国际贸易在使用美元结算。地球上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大家都去抢美元。
发行和使用自己的货币,是一国主权独立的体现,美国却拥有唯一世界级货币的发行权,真正掌控着定义全球财富价值的权力。美元为何如此之强呢?
美元以及其他现代国家发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靠国家信用支撑,自己制定法律规定其所代表的价值。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等实体价值物,无论从实质上还是假说上,都再无关联,就是一张标注着价值数目的绿纸,其他国家的法定货币也一样。所以,储备一国货币,实质上就是储备大家对这个国家的认可度。美国因国力超强,信用水平自然也超出其他国家。这决定了美元的信用支撑最为坚实,因而最受欢迎。这是美元强势的根本所在。
决定货币强弱的第二因素当属便利性,纸币代替黄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使用起来更方便。美国为了让美元方便使用,打造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美国庞大的商业银行网络,加上与这些银行稳定合作的金融机构,遍布全球各角落,保证随时随地都可以存取美元。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虽然位于比利时,但美国人通过各种手段实际掌控。这一组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构建,可以确保将最准确的金融信息,以最快的方式传递到世界各地。
资金网络,加上金融交易信息网络,几乎就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全部。美国将美元的使用与这些基础设施绑定,美元就成了最为便捷的货币。当这种便捷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形成倍增效应,赢家通吃,其他货币被挤出,美元自然越来越强。最近30年来,将不听话的机构剔出这些人人离不开的基础设施,还成了美国制裁他国的大杀器,朝鲜、伊朗、俄罗斯等都受困于此,经济、金融甚至国计民生,因被制裁而一蹶不振。
美国人的战略运筹能力,在做强美元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二战后抓住欧洲百废待兴、资金匮乏之际遇,推出马歇尔计划,在帮助欧洲重建的同时,也让美元占领欧洲。美国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金融组织中设置否决机制,主要用来维护美元地位。1970年代,软硬兼施让沙特等石油输出国组织,同意美元作为石油这一关键战略物资的唯一结算货币。自此,美元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对于威胁美元地位的他国货币,美国极尽遏制之能事。在欧洲的所有战争或冲突,都会影响欧元的信用度和稳定性。当年的南联盟科索沃战争,差点让欧元胎死腹中;当前的俄乌战争与此也关系很大,欧洲动荡的真正受益者首先是美国和美元。金砖国家最近刚放出自建货币体系的计划,美国总统特朗普马上以100%关税相威胁。南美金融危机、日本广场协议、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甚至美国本土的2008年金融风暴等大事件,在重新定义全球财富的同时,还都扭转美元相关指标下滑的趋势。这些危机的发生,背后程度不同地与美国的战略存在关联。
当然,美国是世界最大进口国,进口方的货币主导权本身就占居优势;美国市场最为开放,是全球贸易体系的中心;美国政府债务虽持续攀升,但社会总杠杆率并不算高,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远高于债务利率,债务违约概率小等等。这些因素也都决定美元长盛不衰。
尽管如此,盛极而衰是自然规律,美元再强,也终有日暮苍山的时候,虽然目前还只是呈现出一些迹象。
首先,美国的相对国力在减弱。国力是决定一国货币信用的根本因素,美国仍是超级大国,但相对的领先优势在缩小。“美国优先”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国力已无法继续保证遥遥领先,失去随心所欲、四处出击的能力,被迫收缩战线,抛弃多元主义和指点天下的倨傲定位,回归专注自家事务。美国国力和影响力衰退,迟早会削弱美元的信用。
其次是美国将美元的强势当成制裁他国的工具,利用他人的深度依赖,以逐出美元体系相要挟。特朗普政府甫一上台,就将制裁手段用到极致。但这种滥权行为让美元愈发呈现邪恶的一面,日久必会反噬优势地位——美国制裁俄罗斯,促进人民币结算量快速提升就是一例。
再次是替代货币不断涌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风头越来越盛,对包括美元的所有主权货币都构成冲击。在智能时代,交易的达成是否还需要某种货币做为中介,确实值得打个问号;一旦失去中介作用,货币存在的根基也就没了。当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迎接这种挑战,各国陆续推出法定数码货币,以适应网络交易需求,但目前的模式都不够成熟,未来尚未可知。
特朗普政府准备采用“稳定币 + 美元”的模式来实现美元数码化,甚至他的家族还发行虚拟代币。但目前看来,这种模式的内在逻辑并非将美元转换成数码形态,而是试图再现二战后“美元 + 黄金”的历史。当年,美国曾承诺美元可按固定比值兑付黄金,以吸引他人使用,但随着美元发行量失控,美国政府背弃承诺,一纸声明就让美元与黄金彻底脱钩。“特朗普币”以及各类号称与美元锚定的稳定币,最终也必会脱离与美元的价值关联,演化为无限发行、自我循环的“虚拟币”,变成滥用美元信用和个人收割财富的一种手段,美元也会因此进一步转弱。
最后,各国都在加快建设替代金融基础设施,以摆脱美国的要挟。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世纪级工程,但对于除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是必要的。俄罗斯打造SPFS金融信息系统,意在替代SWIFT;中国的CIPS系统则兼具货币支付和信息传递双重功能;欧盟除推出欧元抗衡美元外,为了应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还曾创建INSTEX(易货工具)替代金融支付渠道。这些设施虽然尚不能与美元体系匹敌,但在各自区域内明显削弱美元地位,只待集腋成裘。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须得公众认同才能强大。未来,随着美国保守主义的兴起,及它在全球体系中角色的转换,美元的地位必将与美国承担公共责任的边界同步收缩,“美国优先”恰是美元走向衰弱的转折点。
作者是中国金融法律退休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