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声:新中学生应跨文化交流共创双赢机遇

时间:2025-02-07 08: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陈振声:新中学生应跨文化交流共创双赢机遇

新加坡学生不应把中国看成单一的社会,应通过多阅读、多见识和多交朋友,了解中国不同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细微差别,未来才能为新中双赢合作创造价值。

同样的,中国学生也应了解,新加坡有不少华人移民的后代,但文化和语言与中国不同,了解新加坡社会的多元性,也就能以本地为平台,进一步了解东南亚存在的挑战与契机。

教育部长陈振声星期四(2月6日)在首届新中全球青年领袖论坛上,先后以英语和华语致辞,他鼓励在座450名新中学生深入了解彼此的同与不同,延续新中互信合作时,做出以上表述。

新中深入合作 以互信为前提

今年是新中建交35周年。陈振声说,新中关系具有深度和广度,两国有文化、历史背景及国土面积悬殊等方面的差异,之所以能深入合作,是因彼此关系以互信为前提。

“这个互信又是以彼此深入了解为基础。我们不会因文化背景,甚至语言有一些共同之处,就假定我们是相似的。”

对于新加坡学生,他提醒,中国的城市不仅有北京和上海,应去了解这些大城市以外的中国社会;对于中国学生,他强调,新加坡也不仅是个华族社会,两国都要努力地去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

陈振声说,新中虽有着不一样的国情,但面对许多共同的挑战,这包括气候变化、国际安全秩序碎片化,环球经济不稳定、社会老龄化及科技急速发展等。他强调,两国青年有各自的想法和能力,应更深入了解彼此,发掘新的合作机遇,克服这些挑战,共同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

“只有当两国年轻人投入时间和精力深入了解彼此,才能种下未来合作的种子。我们不能假定彼此是相似的,但存在差异不代表我们不能合作。正因为我们不同,才能将在互信和深入了解双方需求和挑战的基础上,将各自的强项和观点带入合作关系之中。”

论坛于工艺教育东区学院举行,由全国青年成就奖理事会及教育咨询公司万和国际联合主办。应邀出席论坛的嘉宾还有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曹忠明。

理工学院与工教院学生 同240中国高中生出席论坛

出席论坛的学生包括本地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学生,以及约240名来自中国黑龙江、山东、北京、天津、浙江和新疆的高中生。

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陈国明也出席活动,他参与一场“炉边对话会”时指出,新中密切关系的一大特点是,两国人民愿深入了解彼此,相互信任与尊重,而非停留对彼此表面的认知。

“我的祖父来自中国,不代表我立即就能了解中国和中国人,因为我未曾在中国长大……同样的,来自中国的朋友也不能假定自己立即能了解新加坡华人,新加坡是多元文化社会,我们从小就从多元文化视角进行思考,与各种族的邻居相处,说着不同语言,社会的组成(与中国)不同。”

工艺教育西区学院学生何安森(18岁)与来自中国的学生互动后,发现彼此在文化和学习生活上有些不同,令他感到好奇。

“例如,我接触的中国学生的上课时间较长,学习内容涵盖面也较广泛,而我自己的课程则以实践为导向,注重技能的掌握……如今聆听论坛讲员发言后,我有兴趣进一步探索和认识中国。”

来自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一生于竣博(16岁)过去两天参观了本地的理工学院和大学,对这里高等教育学府丰富多元的校园生活留下深刻印象。“我感受到这里学习环境的亲和力。”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