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家长须以身作则尊重教育专业

时间:2025-02-07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家长须以身作则尊重教育专业

教育部长陈振声最近在国会呼吁,当学校出现霸凌或不幸事件时,人们不应在不了解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妄加揣测或贸然介入,或随舆论做出情绪化反应,甚至威胁教职员或学生,以及在社交媒体上渲染,使原本就复杂的情况变得更棘手。这是个值得所有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关注的课题。

事缘发生在美雅中学的两起事故被拿到国会质询。其一,是今年1月发生的两名新入学的中一生打架事件,伤者亲属在网上向校方讨说法。另一是发生在前年的女生坠楼事件,女生的母亲事后在网上指控校方未能妥善处理霸凌问题,并声称她的女儿是因校园霸凌导致严重抑郁并轻生。

部长在2月4日的答复中澄清两起事件的来龙去脉。前者事实上并非霸凌,而是学生淘气打架,导致一人头部被塑料瓶割伤,后者则涉及友情生变等复杂因素,有关学生也曾得到校方关心和辅导。他强调教育部严正看待各种可能伤害他人的言行,学校也严禁任何形式的霸凌行为。

毫无疑问,学校发生霸凌或其他不幸事件,都会立即引起家长甚至社会的关注,毕竟现在的年轻家庭大多少子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福祉因此特别关注。但当事情发生时,家长最应该做的不是马上就向学校兴师问罪,或是不问青红皂白,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在了解真相之前,更不应随意把自己的片面理解传播到社交媒体上,让一些好事者趁机渲染,以讹传讹,或是进行人肉搜索,煽风点火,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难解。

学校都有校规,因此,如果发生诸如校园霸凌之类的违规事件,首先得由校方按校规调查处理。学校固然必须有能力处理好问题,家长对孩子也负有不可推卸的管教责任。我们相信,部长所要传递的信息之一,是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必须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否则学校将无法有效扮演传道、授业和解惑等职能。维护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以及通过品格与公民教育,培育德智兼备的有用之才,仍然必须是我们教育的核心精神与目的。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循规蹈矩的,学校霸凌事件并不多见。据教育部的数据,美雅中学过去五年校内外的霸凌案例,平均每年每1000名学生约两起,和全国中学的平均水平一致。部长去年10月曾在国会里透露,过去五年,在每1000名学生中,每年平均有两名小学生遭受霸凌,中学生则有六人。因此,把单一事件在网络和社交媒体无限扩大,对学校是不公平的。

其次,家长和学校沟通已存在正规的渠道,因此,有必要的话,家长应该尽量使用这个渠道与教师或学校负责人沟通。去年9月,教育部以及社区与家长辅助学校理事会(COMPASS)携手更新学校-家庭伙伴指导原则,更明确地设定教师与家长相互联系时,所应保持的界限,以便尊重教师的时间和隐私。

官方也推出了一项合作协议(Engagement Charter),强调家长与学校教职员沟通时,应保持礼貌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这也能让学生在言行和价值观方面有良好的学习榜样。教育部也强调,必定会对任何欺凌或粗暴对待学校教职员的人采取行动。以礼待人是基本教养,官方明确维护教职员权益,有助于提高教育专业的尊严和士气。

除此之外,家长应认识到,除了学习知识,在学校求学时期是孩子成长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学会与人相处,以及培养应对逆境的韧性,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家长尤其须以身作则,通过身教让孩子理解正确的处事待人之道。所谓教育,就是说对孩子既须教导,也须培育,德智体群都应平衡照顾。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