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卢沙野回锅欧洲的信号

时间:2025-02-07 22: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卢沙野回锅欧洲的信号

卢沙野又要回欧洲了。

这名极富争议的中国外交官,上月才卸任驻法大使一职,又马上被任命为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星期四(2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卢沙野是资深外交官,熟悉欧洲情况,相信他会积极履职,根据中国政府的指示和需要,协助同欧方开展沟通协调,促进对话合作,为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有“战狼外交官”之称的卢沙野,过去五年因频繁发表强硬言论,数次在法国以及欧洲掀起波澜。

他在卸任驻法大使前接受中国媒体专访时还说,中国的外交政策是自己独立自主也尊重别人独立自主。但法国或西方不同,这和他们一直处于金字塔尖有关系,习惯了从上往下俯视别人。

卢沙野在欧洲引发的那些风波

2023年4月,卢沙野接受法国LCI新闻台专访时,和记者展开辩论称,从国际法的角度,“甚至可以说那些前苏联国家没有有效的国际法地位,因为没有国际协议认定他们作为主权国家的地位”。

卢沙野(左)在法国电视台LCI的采访节目中,质疑脱离原苏联独立的加盟共和国主权。 (视频截图)

这句话激怒了波罗的海国家和部分欧盟成员国,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近80名欧洲议员在法国《世界报》发表联署公开信,呼吁法国将卢沙野列为“不受欢迎人物”,将他驱逐出境。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批评卢沙野,称“外交官不应使用这种言辞”。

中国官方当时迅速作出澄清,驻法大使馆在官网发声明,称卢沙野有关言论不是政策声明,而是个人观点,不应该被过度解读。中国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重申,中国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并暗示卢沙野的相关言论并不代表中国政府立场。

不过,卢沙野并没有如外界预期那样因这场舆论风波被追究责任。他在两个月后再次接受法国媒体采访,称这场风波是“小题大做”。

除了失言风波惹怒欧洲多国,作为驻法大使的卢沙野,也与巴黎交锋过几个回合。

2020年4月冠病疫情期间,中国驻法国使馆以“一名外交官”的名义撰文,批评法国让养老院的老人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护理人员擅离职守,集体逃离,导致老人成批饿死、病死”等,引来法国各党派人士的挞伐,卢沙野也因此被时任法国外交部长召见。

2021年,卢沙野去信法国参议院友台小组主席里夏尔(Alain Richard),要求对方取消访台行程。

法国方面认为这封信措辞尖酸刻薄,并且干涉法国内政,引起法国政坛反弹。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FRS)学者邦达兹(Antoine Bondaz)在社交平台X(当时称推特)上批评卢沙野干预法国民主制度,不可接受。

结果中国驻法大使馆发推回怼,称邦达兹是“小流氓”(petite frappe),引发外交口水战。卢沙野再次被法国外交部召见。

中欧之间的微妙关系

卢沙野这次任命的消息,在欧洲引起不小的反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和中欧目前的微妙关系有关。

过去几年,中欧围绕电动汽车、光伏能源等产业的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俄乌战争进一步加深双方之间的矛盾。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023年3月提出“去风险化”,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欧美对华政策主要方向。

不过,随着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上台,中欧关系又面临更多变数。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去年获得连任。(法新社)

外界分析认为,特朗普对欧洲长期不满,多次威胁对欧盟征收关税,这给了中国对欧洲施展“魅力攻势”的空间,可能促使欧洲投入中国怀抱。

此前对华态度强硬的冯德莱恩星期二(4日)说,今年将是中欧关系最关键的一年,欧盟将努力改善对华关系。她相信双方可以达成一些协议,甚至扩大贸易和投资联系。

中国官方上月在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时说,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是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中欧双方已经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中国也希望欧盟能成为中国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

中国官媒《中国日报》星期一(3日)刊登由中国商务部专家撰写的文章指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朗普重返白宫带来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形势下,中欧携手合作将给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带来稳定性和确定性。

卢沙野新职务的信号

就在中欧双方都释出善意的关头,中国却让卢沙野重返欧洲,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

《南华早报》引述一名欧盟外交官说:“你不得不想问,为什么卢沙野会在这个时候被放在这个位置”,“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金融时报》引述英国记者、作家谢里登(Michael Sheridan)说,鉴于欧盟关系的微妙平衡,北京任命卢沙野意在向欧洲传递强硬信号。

报道说,一些欧盟成员国希望向特朗普示好,对华采取更强硬立场,但其他一些与中国有着更深贸易关系的国家,则希望布鲁塞尔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

北京向欧洲派出卢沙野到底是何意图,还未见眉目,但卢沙野的任命,已经让欧洲开始感到不安。

一名不愿具名的欧洲驻北京外交官告诉路透社:“我们仍然清楚地记得卢沙野对波罗的海国家的言论。”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