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前夕,中国大陆抛出恢复上海、福建旅游团赴台的信号,台湾绿营也恢复了与大陆智库层级的接触,两岸关系看似出现趋缓的曙光。不过,受访学者认为,双方愿意踏出这一小步,主要是基于对特朗普2.0避险。
中国文旅部在1月17日宣布,近期将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并指目前相关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中。随后,台湾媒体也传出,上海的旅游踩线团可能于2月赴台参访、交流,为重启观光做准备。
事实上,上海市副市长华源去年12月中下旬到台北出席双城论坛时,就宣布要研议恢复上海陆客团赴台旅游。
台湾赖清德则在元旦谈话记者会上,抛出希望海峡两岸通过“复委托”模式,由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台旅会)、大陆的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海旅会)协商重启观光团。
曾任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副主任的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国贸系副教授张弘远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研判,两岸自去年底开始通过旅游观光相互释放善意信号。“双方其实都已经知道,北京会愿意放人到台湾观光旅游,而民进党政府也欢迎。”
张弘远认为,恢复观光旅游是两岸因应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所做的避险举措之一。不过,张弘远强调,北京与台北能否在避险路径上达成默契,仍有待观察,因此需要累积一些可沟通或可运用的善意成本。
然而,在过去八年中,随着两岸关系恶化,官方沟通停摆,绿营与中国大陆的二轨(学者、智库层级)交流大幅减少,在冠病疫情后更是近乎冰冻。长期缺乏接触所导致敌意螺旋加深,无疑使得双方重新累积互信的难度大增。
就在去年12月初,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访问团先是访问了北京,会晤中国大陆外长王毅与国台办主任宋涛;接着转往台湾,会晤赖清德与负责两岸协商事宜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吴丰山。
这个访问团的成员,包括曾在特朗普首次执政时担任国务院亚太助卿的美国退休外交官董云裳(Susan Thornton),以及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的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等美国退休外交官员。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访问团在北京与台北都特别关切“两岸是否存在台面下的沟通渠道”。
在此之后,不仅台北—上海双城论坛在台北顺利举办,在1月上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严安林、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也获准访台,与台湾国安局外围智库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互动,被视为颇具破冰意义。
对此,张弘远研判,美国拜登政府在看守阶段要确保两岸关系不会擦枪走火,因此默许、鼓励乃至可能促成两岸恢复一定程度接触;而两岸基于避险的考量,也愿意往前踏一步。
张弘远说:“特朗普既把盟友当作是运用的筹码,也把敌人当作是可交易的对象,北京和台北都担心被筹码化,才出现短暂的战略调整期。”
此外,台湾风传媒1月初也披露,陆方著名涉台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去年底低调率团访台,参加与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合办的研讨会,在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密会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首席顾问赵春山、执行长董立文,以及副执行长唐开太等三名台湾学者。
对于大陆愿意让学者赴台与台湾官方智库接触,政大国关中心主任王信贤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认为,这是北京因应特朗普上台的风险管控。
王信贤说,特朗普自当选后,一方面强调与中国大陆领导人中国官方关系很好,一方面又任用对华鹰派的内阁,目的就在于告诉北京,“如果你不跟他们(特朗普政府对华鹰派成员)谈,你就得直接跟我(特朗普)谈”。
王信贤指出,对北京而言,现阶段需要确保周边局势稳定,并备妥各种不同的剧本,因此开始与日韩等周边国家都加强互动,对于两岸自然也是如此。因此,北京愿意让学者来台,在一定程度上就释放出愿意从智库层级,进行风险管控。
另一方面,王信贤也透露,早在去年11月特朗普当选后,台湾政府内部其实就开始讨论应该要恢复两岸智库层级互动。
他认为,赖清德政府同样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台美关系,还要面对朝小野大的动荡内政局面,如何在两岸层面避险,自然成为台北的重要课题。
不过,从过去这段时间两岸的整体论述来看,双方战略结构并没有改变。中国官方发表2025年新年贺词时,依然强调谁也不能阻挡统一的历史大势;台湾方面则试图营造双方能越过九二共识,直接进行接触、谈判。
王信贤因此研判,特朗普上任初期,陆美台三方将有一段磨合期。
他强调,在中美之间的大两岸出现较大的游戏规则变动下,台海小两岸之间更需要有一些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没办法进行一轨间的直接互动,就更需要透过二轨进行一定程度的资讯交换。
但王信贤坦言,两岸虽然都有避险意愿,但毕竟缺乏互信,因此即便是二轨的互动,困难度依旧很高;特别是台湾内部对于是否恢复交流,也存在严重分歧,这必然增加二轨交流的成本。
至于特朗普上任后,将在台海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张弘远认为,台海问题可能是特朗普心中的重要待办事项,但未必需要优先处理,因此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太明确的作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2.0更可能采取一种单边主义,压制两岸直接对话的可能性,以保留特朗普在谈判中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