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美科技战升级的外溢风险

时间:2024-12-12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中美科技战升级的外溢风险

美国与中国的科技战越演越烈,半导体业首当其冲。12月2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由,出台三年来第三波对华出口管制措施,将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纳入管控清单,任何美国供应商在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特别许可之前,都不得向这些公司出售产品。

新的管制措施也禁止向中国出口高带内存晶片,以及24种制造工具和三种软件,以阻止中国获取先进储存晶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值得注意的是,新措施扩大“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适用范围,只要产品的生产过程使用美国的技术、软件或设备,即便是在美国境外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必须遵守美国出口管制规定。

受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影响的国家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台湾和以色列。日本和荷兰因与美国一起主导先进晶片制造设备的生产,获得豁免。

中国批评美国的针对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破坏国际贸易规则,及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即便如此,中国商务部隔天宣布,禁止中国及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口中国生产的镓、锗、锑在内的关键半导体材料。

这是北京首次复制美国和欧洲制裁的域外管辖方式,把国内法延伸到境外,也是首次通过限制战略矿产出口的方式,直接回应美国对先进技术的限制。双方通过域外管辖,确保管制措施滴水不漏,但却殃及其他国家。

在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点燃美中贸易战,过后蔓延至其他领域,包括方兴未艾的科技战。不少跨国企业采取“中国加一”的策略,在中国周边国家投资,以分散风险及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同样的,中国企业也“走出去”,开拓本区域市场。

东南亚国家从中受惠,包括新加坡。美国、中国以及欧洲的许多科技巨头,在新加坡设立基地或研发中心,使新加坡得以善用这些巨头的技术与资金,打造科技生态系统。

在2022年,正当拜登政府祭出第一波对华半导体限制措施时,新加坡的固定资产投资承诺创新高,达225亿元;翌年虽下降至127亿元,但仍比经济发展局每年80亿元至100亿元的中长期目标高。其中,半导体的投资显著增加。

在全球供应链的重新布局中,新加坡扮演中转站与桥梁的角色。新加坡的战略位置、科技生态系统、政府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以及对知识产权的妥善保护,吸引全球科技企业到此投资。虽然新加坡体量小,科技人才短缺,但科技巨头的群集效应,推动新加坡向更高价值链攀升,也增加新加坡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底气。

一项研究显示,自2022年美国收紧对华的半导体出口后,中国在全球加紧采购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在全球四大半导体供应商的总营业额中,中国的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第四季的17%增加至2024年第一季的41%。这四大巨头在新加坡都有投资。

中美双方各自在半导体业出台的域外管辖措施,实施的具体细节尚未明朗。不过,它对本地相关的外来投资带来不确定因素。市场的改变,可能导致大型跨国企业缩减甚至撤出新加坡,影响新加坡的科技生态系统与经济转型。

大国纷纷诉诸域外管辖,重塑市场运作规则,加大小国选边站的压力。对于企业而言,这进一步干扰全球供应链与生产链,并提高交易成本,包括合规成本。企业要在保留中国这个重要市场,以及遵守美国规定之间取得平衡,是个艰巨的挑战。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地缘环境中,政府与企业必须加紧合作,灵活应对,以维持及加强新加坡科技业生态系统的韧性,并缓解中美科技战的外溢冲击。与此同时,新加坡应充分利用欧美及中国科技巨头在此投资的优势,提升本身技术实力,以更有效地扮演牵线搭桥的角色。这不仅会带来经济效益,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