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豪泽:科技殖民主义的崛起

时间:2024-12-12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赫尔曼·豪泽:科技殖民主义的崛起

与过去的殖民主义不同,科技殖民主义不是要夺取领土,而是要控制支撑世界经济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技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和中国正打造一些“卡脖子”的战略咽喉。每个国家都可能很快面临自己的黑船时刻。那些没有关键技术所有权作护盾的国家,有可能沦为技术殖民地,那些未能与美国或中国结盟的国家,会发现自己沦为贫穷匮乏的技术落后地域。

1853年,奉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总统之命,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Matthew Perry)率领四艘军舰前往日本,劝说它结束长达200年的闭关锁国。当他抵达现在的东京湾时,佩里向德川幕府发出最后通牒:开放对美国的贸易,否则后果自负。

这些“黑船”(因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冒黑烟而得名)的到来是一个关键时刻。面对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科技实力展示(它体现使大英帝国得以主宰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工业实力),幕府勉强同意佩里的要求,并最终在1854年签订《神奈川条约》。一年后,幕府从荷兰人那里得到作为谢礼的日本第一艘蒸汽驱动战舰。

尽管科技可能构成威胁,但它也为学校和医院等重要基础设施提供动力。尤其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主权个人(sovereign individual)已经与大量科学技术密不可分地连接在一起,其中包括能源网、互联网、移动电话以及现在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等互联系统。

正如佩里舰队所展示的,科技也是国家军事主权的支柱。美国便凭借科技优势,成为世界上第一军事强国,在80个国家拥有750多个军事基地,是其他所有国家基地总和的三倍。

但这一国家主权的图景正在迅速改变。尽管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所支撑的美国金融主权依然完好无损,但美国的经济主权正日益受到中国崛起的挑战。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前者的制造业产值约等于后者和欧盟的总和,也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两个超级大国目前都在争夺对半导体、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量子计算和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设计、开发和生产控制权。美国国务院在2023年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对64项新兴技术的研究贡献进行追踪,结果显示中国在其中80%以上的领域领先于紧随其后的美国。

中美构建“技术主权圈”

随着美中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不断升级,世界各国将被迫站队,并采用其盟友的专有技术、标准、价值体系和供应链。这可能会开创一个新的科技殖民主义时代,并破坏全球稳定。

不过,奇怪的是,美中两国都未能在半导体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只有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和韩国三星电子,能够生产小于5纳米工艺级别的半导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两个超级大国正在构建我们所说的“技术主权圈”,也就是其他国家必须加入,才能获得这些关键技术的势力范围。

与过去的殖民主义不同,科技殖民主义不是要夺取领土,而是要控制支撑世界经济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技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和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将全球供应链中,最具创新性和最复杂的部分留在国内生产,借此打造一些“卡脖子”的战略咽喉。

比如中国已获得各个关键原材料供应链的控制权,使它成为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生产国;美国则借助楷登电子(Cadence Design Systems)和新思科技(Synopsys)等公司,在晶片设计软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欧洲也力图在这一快速演进的行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欧盟境内不仅有生产极紫外光刻系统(它对先进晶片制造至关重要)的荷兰ASML公司,还是人工智能研究人才的净进口者。与美国相比,欧盟拥有更多的科技、工程和数学专业学生和电脑科学家,并创建更多的初创企业。

当国内生产被证明不可能的时候,技术主权圈就会充当另一种更微妙的胁迫形式。通过培养根深蒂固的不对等依赖关系,它们实际上把各国推向遭受技术经济奴役的境地。

在这方面,英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2020年,美国迫使英国将中国技术企业华为排除在它的5G网络项目之外,威胁要切断该国获取美国情报和使用美国晶片设计软件的权限。同样,今年1月初,荷兰也被迫停止向中国供应ASML公司的机器设备。作为回应,中国加强对关键材料的管控,限制微晶片和太阳能电池板的关键原料镓和锗的出口。

每个国家都可能很快面临自己的黑船时刻。那些没有关键技术所有权作护盾的国家,有可能沦为技术殖民地,通过制造简单的电子产品、冶炼稀有金属、标记数据集或托管云服务(从实体矿山到数据矿山),来满足科技君主的需求。那些未能与美国或中国结盟的国家,会发现自己沦为贫穷匮乏的技术落后地域。

用什么来取代今天的黑船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的背景下,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有望突破人类探索的极限。正如我们在即将出版的新书《80亿人的团队》(The Team of 8 Billion)中所述,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科技创新是会被少数人控制,成为征服的工具,还是会被民主化去促进共同繁荣。这些新技术非但不会带来一个破坏性的科技殖民主义时代,反而有助于重振我们这个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提升集体治理水平。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用一些人类尚未发明的东西,来取代今天的黑船:构建一个以统一人类利益为基础的全球合作框架。这样一个框架必须反映我们日益增长的相互联系和技术依赖性,以及所面临的各类全球性挑战——从战争、核扩散到疫情和气候变化。

科技殖民主义是争夺全球主导地位的古老斗争的最新翻版。我们是会成为自身厄运的设计师,还是会成为一个更光明未来的捍卫者?无论是好是坏,答案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作者Hermann Hauser是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公司Amadeus Capital Partners的联合创始人,欧洲创新理事会成员;Hazem Danny Nakib是英国标准协会数码战略咨询小组成员,伦敦大学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

英文原题:The Rise of Techno-Colonialism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4.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