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金融改革 经济增长关键

时间:2023-03-12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旺报》

旺报社评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明显复苏,国际机构纷纷上调GDP成长目标,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成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略低于市场预期。稳健的增长目标,搭配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可知中国推进改革的企图心,宁可让经济增长速度慢一点,也要打破体制的阻碍,夯实未来持续增长的基础。从近期释出的系列讯号和布局动作来看,国企和金融改革将是中国新一轮改革的焦点。

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

从2020年到2022年,针对国企长期存在的低效能、技术创新不足、人事考核与竞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中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企的活力与效率。3.8万家国企建立了董事会,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完成经理层级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调离了一批不适应改革的管理人员,透过整合重组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壮大行业龙头企业等。

2022年中国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兆元(人民币,下同)、净利润1.9兆元,较“行动”启动的2020年分别增长30.03%、35.71%。透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入围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中国国企已增至99家。

不过,一些制约国企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国企和民营企业在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依旧不平等,也正因为如此,今年2月分的总结会议强调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继续谋画和推动国企改革。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国企未来能否跻身世界一流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创新活力,持续增强企业管理能力及整体效益,这是关系到中国未来战略布局的考验。

中国国企改革的成效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关。值得一提的是,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后,若想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实现突破性进展,金融在其中发挥的引导与助力作用日益明显。国企借助资本市场,能更好地推进并购重组、资产上市、布局新经济、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从而提升优质国企的规模及影响力。

从正在召开的中国两会释出的讯息来看,中国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并让金融真正为实体产业发展服务。日前,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议案)公布,其中的“重头戏”正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一行两会”(人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将走入历史,金融监管部门正式迈入“一行一局”(人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时代。

减少对金融市场干预

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金融业规模不断增大,资本市场总体规模位列全球第二。近年来,中国出现多起P2P网络金融平台的“爆雷”事件,对社会民生造成伤害,投资者损失更是惨重,面对庞大的金融体系,金融监管亟待改进。从已公布的改革方案来看,今后中国的金融监管一方面将整合各监管部门的权力,破除之前各部门存在的重复和交叉监管,做到政令畅通;另一方面,将致力于消除监管盲区,提高对违法违规金融行为的打击能力。

参考金融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除了强化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体系亦需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降低行政化的指令干预,并增强数位金融的创新能力。数据显示,过去40年来,中国的金融抑制指数下降了约40%,但仍处在较高的水准。对比是,中国国企及其他大型企业,比中小微企业更容易在正规金融市场获取融资,这显然会拉低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不利于市场化改革。因此,未来应完善金融市场的体制机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方能增强金融业的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在内需与消费,但市场信心不足、消费者预期未能扭转,因而政府高层不断强调“稳预期、提信心”。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金融机构体制的改革,能否带来成效,将是经济能否持续成长的关键。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