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促沙伊复交 彰显大国影响力

时间:2023-03-12 09:1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经过5天会谈,中东两大宿敌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最高国安官员,前日在北京达成恢复邦交协议,决定两国外长尽快会晤,在两个月内重开使馆、互派大使,并重启两国安全合作协议和经贸投资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沙伊双边关系的突破进展,是以中沙伊“三方联合声明”的形式公布,沙伊两国都对中方牵头主办谈判表达感谢。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表示,这次沙伊和解协议,是对话与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中国这次成功斡旋沙伊矛盾,是中国外交的一大胜利,再度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对于中东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伊斯兰教逊尼与什叶两大教派的代表国家,沙特与伊朗关系长期不睦。2016年,沙特处死该国知名什叶派教士后,引发伊朗乃至全球什叶派穆斯林不满,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遭到围攻,导致两国断交。2019年沙特曾指摘伊朗对其石油设施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并在波斯湾袭击其油轮,惟伊朗否认。近年伊朗支持的反政府胡塞武装(Houthi movement)在也门内战中渐占上风,沙特组建联军介入后,胡塞民兵常越界对沙特等国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袭击,战火去年还曾波及阿联酋。沙伊矛盾除教派冲突及争夺波斯湾主导权外,美国从中挑拨亦是重要原因,美国利用伊朗核问题对其极限制裁,又拉拢沙特等海湾国家围堵伊朗。在黎巴嫩、叙利亚、利比亚等中东热点地区,都有沙伊角逐的背景,而沙伊矛盾,更是美国和以色列左右中东格局的一大杠杆。

两国恩怨错综复杂

斡旋难度堪比以巴

沙伊矛盾令两国都深受其害,伊朗长期与海湾国家敌对,在美国制裁下更形孤立;沙特则深陷也门内战泥沼,近年在与美国周旋时更乏回旋空间,而以色列近年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步步进逼,美方却一味偏袒,令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都深感不满。在伊拉克和阿曼等国的撮合下,沙伊两国曾有过多次谈判,但一直没有突破。去年11月最后一次在伊拉克谈判后,沙特曾称与伊朗的对话时代已告结束,去年12月伊朗国内发生因女子头巾事件的抗议风潮时,德黑兰还指摘沙特在幕后支持。

由此可见,沙伊之间的恩怨情仇错综复杂,斡旋难度堪比以巴冲突。中国调解沙伊矛盾的内情尚未见披露,但中国近年在中东的外交渐趋活跃却是有迹可循。去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沙特,并参加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其间中阿企业签署34项投资协议,价值近300亿美元。今年2月,伊朗总统莱希又国事访问中国。沙伊两国都支持并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并都有意加入中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与金砖组织,令中国成为同受两国信任的唯一大国,也是两国打破不在伊斯兰世界以外谈判的戒律,将和解地点选在北京的原因。两国代表在签署协议后致词中,都感谢习近平的倡议,更祝贺他当日再度连任。

过去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活动,以促进经贸关系为主,对区内复杂的政治冲突避之则吉,一来不愿招惹麻烦,怕泥足深陷,二来自身实力不足,怕力有未逮。这次成功斡旋沙伊矛盾,与多年来在中东海湾地区的外交布局有关,也与国家外交、经济乃至军事实力的提升有很大关系。冠病疫情和俄乌战争令世界转变,愈来愈多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发展经济所需的一切:大手笔投资、基建能力、物美价廉的商品、敢于消费的游客和不干涉内政的援助,中国全都可以提供。中国现在不仅是中东油气资源的大买家,亦是区内贸易、基建的主要参与者,更向多国出售军备,标志中国既可提供经济发展机遇,亦可提供政治安全保障。

对于中方这次成功的调解外交行动,各方反应正面,阿拉伯国家多表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亦感谢中方贡献;美方表示“欢迎”之余,强调沙特有向美方通报谈判;近月,中东地缘政治已出现变动苗头,如沙特罕有地向伊朗支持的叙利亚,伸出地震救灾援手。新的沙特—胡塞民兵停火延期协议即将签署,预料还可能签署全面和平协议。以色列反应最为焦虑,反对党称沙伊和解是以政府建立反伊朗同盟努力的全面失败,对国内司法改革正遭遇强烈反对的内塔尼亚胡政府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成功斡旋示范案例

利未来国际调解院

不过,“做媒婆唔包生仔”,中国这次虽然为沙伊两国成功牵线,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仍有变数。正如外长秦刚所言,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所谓“真空”,也不搞排他小圈子。所以,中方既要劝和斡旋,又不应大包大揽。无论如何,中国在提出对俄乌和谈的12点立场之后,成功促成沙伊复交,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亦向世人展示了中方调解国际纠纷的能力,这对于国家发起正在香港筹建的国际调解院,也树立了一个生动的示范案例。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