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抗疫关键在国家整体应变能力

时间:2023-03-10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抗疫关键在国家整体应变能力

政府在星期三(3月8日)发布《新加坡应对冠病白皮书》,是一项举世罕见的举动。在饱经冠病疫情蹂躏三年之后,世界各国的政府为了复苏和提振经济,已经无暇他顾,只希望冠病就此消失,把痛苦忘却。但新加坡政府却选择直面三年抗疫经验,检讨各项措施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是透明和问责治理的具体表现。

白皮书检讨新加坡抗疫历程中可取与不足之处,可取的包括推行疫苗接种、保持供应链畅通、全国互信程度高,不足之处比如对客工宿舍疫情的处理,以及在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上不够灵活等。亲身经历疫情的国人,对这一切应该都心里有数。白皮书如实陈述,既还原了新加坡抗疫的真实过程,也有重新凝聚国民共识,激励士气奋勇向前的作用。

从客观数据和指标来看,新加坡的抗疫总体成效是应该受到肯定的。比如冠病死亡率是0.1%,属于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各国平均死亡率为1%;疫苗接种率也名列前茅;新加坡是率先迈入与病毒共存的国家之一。国际资本在疫后大量进驻,反映外界对新加坡抗疫成绩的肯定。

白皮书内容分两部分:一是经验总结,检讨抗疫的各种措施的得与失;二是吸取教训,归纳可资未来应对新疫情参考的做法。一个极其重要的总结是:不能把这些总结当作应死守的教条,灵活应变才是硬道理。

冠病的传染和沙斯迥异,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病毒,又可能和冠病截然不同。所以,政府弥补这次危机所暴露的各种短板所应做的,是加固所有防疫基础设施。此外,在未来病毒无法预测的情况下,专设前瞻规划团队,探讨各种假设情境,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好准备。

整体来看,新加坡抗疫之所以相对成功,一是有足够的应变和应急能力;二是社会整体有足够的韧性。应变能力反映的主要是政府的治理能力,应急能力反映的是国家的财力;社会韧性反映的则是国民的凝聚力。

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抗疫的开始阶段,对病毒的性质出现误判,在管控客工宿舍疫情方面也出现了疏漏,差点酿成巨大灾难。所幸政府最终拿出新的对策,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稳住阵脚,这大大地考验了它的应变能力,也说明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三年抗疫过程中,政府为保人命、保就业、保经济,史无前例地推出几个追加预算案应急,抗疫总额达到723亿元,也罕见地动用了国家储备金。这说明新加坡继续奉行审慎的财政政策以及充实国家储备金的重要性。冠病疫情成了压垮好些政府财政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斯里兰卡因此破产,许多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债。新加坡是少数有足够“余粮”过冬的国家之一,这说明政府财政积谷防饥和不寅吃卯粮的重要性。

至于社会整体的韧性和凝聚力,主要是源自人民与政府的互信。政府长期以来的治理能力和政绩赢得人民的信任。社会没有因存在各种尖锐矛盾和断层线产生分化,面对危机时没有像其他国家出现大分裂,无法齐心抗疫,而是表现强大的韧性。这说明防止社会因贫富不均、意识形态分歧等问题出现分化的重要性。

另一个互信的基础是有效的沟通。冠病期间,网络上各种虚假消息泛滥,政府有效的沟通,及时传达各种相关信息和打击假新闻,有效防止各种阴谋论蛊惑人心,如动摇对接种疫苗的信心等。这也凸显了传统主流媒体(包括网络版)传递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国会将于本月底辩论白皮书。我们希望这场辩论能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凝聚共识,鼓舞全民士气,迎向未来为出发点,并共谋加强国家整体的应变能力和社会韧性,因为这才是应对不可知未来和可能出现的新危机的关键所在。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