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美对中国经贸紧缩 是福是祸?

时间:2023-01-14 09: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社论

拜登政府对中国大陆的经贸政策,现在愈来愈明朗了,不只是继承了特朗普对大陆强硬的经贸政策,还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打蛇打在七吋上,对关键产业愈来愈紧缩。

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在去年9月一场演讲中,很明确地提到美国在经贸上的战略竞争态势,他指出,过去美国产业政策是在“相对优势”上,领先全球对手“几个世代”,但是现在的战略环境,逼著美国必须在某些产业上,“尽可能地维持领先幅度”,换句话说,就是领先愈多愈好。

拜登政府所用的手段,早已超过特朗普政府时的关税,而是包括了:政府法案、行政命令与国会立法,所着重的不是贸易逆差,而是在关键产业是否居主导地位,这些产业包括,半导体、生物科技、绿能减排。

拜登政府即将公布新的行政命令,限制美国企业不得在中国大陆投资高科技产业,还有限制中国的App像是抖音(TikTok)收集美国用户的数据资讯的行政命令。而国会中也在酝酿两党一致的类似法案,包括对来自中国大陆投资的审查,对投资大陆的项目限制,以及对抖音的限制等等。

拜登政府措施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保护面,阻止中国取得高阶晶片的行政命令,限制凡是美国企业,或是使用美国科技的外国企业,不得在中国大陆投资生产高阶晶片,甚至美国人都不能在中国晶片产业中工作。二是推广面,1月起生效的《通膨削减法》,其中相关的电动车等绿能产业,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在北美生产的零件与原料,才能得到补助。

美国的战略竞争,当然是针对中国大陆,而这个决策受到了几件事的影响;一是三年前开始的冠病疫情,美国赫然发现,自己不能生产足够的面罩与呼吸器,必须要从中国大陆进口,这对国家安全来说,是个很大的弱点。

其次是,一年前开始的俄乌冲突,由于非常依赖俄罗斯的油气,欧洲要团结一致支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不是件容易的事,美国也反省,既然俄罗斯可以用此来要索欧洲,那如果发生台海危机,中国大陆是否会以手上的经贸筹码,阻挡美国出兵?

其三是,过去30年,美国原本期待,自由经济会形成中产阶级,最终促成大陆改变,已经落空,现在中国经济“国进民退”的趋势愈来愈明显,私人企业愈来愈受到政府管控,美国与大陆的投资、技术转移、甚至经贸往来,只会让军工产业得利,所以必须要予以严格限制。

特朗普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惹恼其他国家,拜登的策略,比特朗普要巧妙,建立起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国家联盟,形塑起自己的战略产业供应链,来对抗北京,这是“印太经济架构”背后的构想。

话讲得漂亮,但是要把各国从现在的经济体系、已有的供应链中拔除,是很痛苦的过程,虽然主要针对目标是中国,但是其他经济体莫不受到影响。《晶片法案》冲击到台湾,而《通膨削减法》伤到了欧盟与韩国。

台湾与韩国由于依赖美国安全保护,对美国的霸道敢怒不敢言,但法国与欧盟却通过公开和私下等途径表达了不满,认为《通膨削减法》保护美国厂商,却对欧洲企业歧视,希望美国能够同意给与欧洲企业豁免权,就像美国已经给予墨西哥或加拿大的那样,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在访美时当面向拜登提出,至今没有结果。

美国现在所作所为,变相树立起投资壁垒,绝对还是保护主义,虽有利于美国,却会让其他国家面临国内产业空洞化的可能。不仅对全球冲击,美国国内的自由贸易派,也担心这个趋势继续的话,将成为冷战的前奏,任何美国与中国大陆的往来与合作,都将成为“资敌”,形成第二次麦卡锡主义,这也非美国之福。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