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看记
2023年开年没多久,中国就与韩国和日本闹不愉快。影响所致,东北亚这三大经济体中的韩日民众短期内不会到中国旅游,民间的负面观感也骤升。一场围绕签证的争议让中国周边关系开年不利;努力经营了多个月的对韩关系,迎来当头一盆冷水。
话说去年12月中国猛然放松防疫后,冠病感染率飙升,14亿人口大国中,城市人口七八成瞬间染疫,死亡人数快速上涨,官方又不再公布确诊数字,不透明的情况吓坏了好些国家。意大利、印度、日本、美国等在12月下旬就宣布对中国旅客收紧入境管控,主要是要求行前或行前与落地核酸检测。
韩国政府在12月30日加入这个行列,宣布对从中国入境的人员采取防疫强化措施。除了要求行前与落地核酸检测,韩国对来自中国的旅客还多了一条限制:自1月2日至1月31日暂停签发短期签证,因外交及公务需要、必要的企业经营活动或人道主义事由等为入境目的的签证除外。
此举等于韩国对中国旅客关上大门,严厉程度比美国、印度等甚,仅比完全禁止中国人入境的摩洛哥轻一级。不过,韩国只是暂停了短期签证的签发,并没有限制持有长期签证的中国公民入境韩国。由此推想,韩国政府的目的可能是暂时减少赴韩中国人数量,避过这一波中国疫情高峰。
无奈,接下来发生的戏剧化情节,却让问题升级。一名中国公民在抵达仁川机场时核酸检测呈阳,竟半途逃跑不入住检疫酒店,直到韩国刑警于隔天(1月5日)将他抓获。这起“逃逸事件”在当地引起很大关注,也可能让韩国政府面对民意压力。到了7日,外界就看到中国网民晒图抱怨他们在入境韩国时遭歧视性待遇,包括被强制“挂黄牌”,被军方人员专程护送,还给许多记者拍照,犹如罪犯被示众羞辱。
再接着,1月10日中午,中国宣布暂停签发韩国公民赴华访问、商务、旅游、就医、过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务类短期签证。当晚,中国也宣布暂停审发日本公民赴华普通签证。到11日,中国政府再加码,宣布暂停向日韩两国公民签发赴华口岸签证及过境免签。
有韩国评论批评中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敢吭气,却拿韩国当“软柿子捏”,导致韩国不幸地沦为中国与世界各国防疫角力的第一个牺牲品。但若仔细检视各国的入境防疫措施,即可知其实不然。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提高检测要求,韩国祭出的是暂停签证手段,再上“挂黄牌”的手法,遭到反制不算完全无辜。如果要比较,日本并没有限制中国旅客签证,却“陪榜”韩国,面对类似报复,是有些冤。
另一方面,很多迹象显示,中国根本不希望与韩国的关系搞僵,对韩采取反制有其不得已的一面。
例如,中国是在一个多星期后才采取报复措施,新任外长秦刚1月9日还与韩国外长朴振通了电话,“对韩方近期对自华入境人员采取临时限制措施表达了关切,希望韩方秉持客观、科学的态度。”可以想象,秦刚是为了签证问题亲自与朴振交涉,结果不欢而散。
就在2022年12月底,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刚批准了八款韩国游戏,标志着韩国游戏在2017年中韩暴发“萨德”争议后,终于重返中国市场。再回溯到2022年11月,中国官方在峇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也会见了韩国总统尹锡悦,这正是双边寻求建立稳定、积极关系的信号。
诚然,相对于前任朴槿惠和文在寅,尹锡悦亲美色彩明显。尹锡悦更强调价值观外交,他积极支持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加入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外的晶片四方联盟(Chip4)。但不可否认,尹锡悦也尝试避免完全靠向美国,而是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这点从12月底韩国公布的韩版印太战略主张“包容”,强调与中国保持合作,即可见一斑。
用美国学者孙韵的说法,截至去年12月底,中国都对尹锡悦政府采取了怀柔安抚的政策,对韩国政府潜在的“反华”政策和倾向也没有进行回击或者制裁。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中韩之间的供应链使双方形成深层次的相互依赖,不论是经济上或战略上,两国都不可能轻易放弃对彼此双边晶片贸易。
中国是自尹锡悦就任以来就努力经营对韩关系,包括派遣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尹锡悦就职典礼,也是因为看到在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下,韩国是中国可以、也需要争取的枢纽国家。
有舆论指中国的反制行动是“战狼”作风依旧,但实际上中国的2023年大计是重返国际外交舞台,努力利用经贸合作巩固与修复多个国家的关系,力抗头号竞争美国的压力。从这次中韩的外交争端,则凸显在多种错综复杂兼意外因素的作用下,叠加中国自身原因与不利的国际舆论氛围,中国要与维持周边关系稳定,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