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南
台湾县市长选举开始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街头上触目所及都是选举看板、一大早站在肥皂箱上向上班族挥手鞠躬致意或是在早市里穿梭向婆婆妈妈拜票的候选人。在新闻开播后,政党间相互攻讦的记者会一场接一场,一直到晚上的造势晚会直播,行程满档的目的无他,皆为炒热选举气氛,召唤自身支持者,在投票日那天票票入匦,增加胜选的机会。
虽然如此,这次县市长选举的整体氛围,实在不怎么热闹。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在野政党,如国民党、台湾民众党等气势低落,无法撼动执政党民进党的支持度;另一方面,吊诡的却是在选情方面,执政党的县市长候选人支持率,却不能反映出民进党身为第一大党的实力。除了在执政党具优势的南部四县市外,民进党的候选人,在其他县市不是陷入苦战,就是远远被在野党候选人抛离。
更重要的是,台湾这次的地方选举,缺乏一个可以带动全台湾选举气氛的政治明星,如2014年县市长选举的柯文哲或2018年的韩国瑜。因为缺乏政治明星效应,导致这次的选战本身,刺激有余,激情不足。所以要是没有出现什么爆炸性的新闻,如枪击案这类事件冲击的话,投票率应该也不会太高。
在这样的选战格局下,各地选举出现一个特别现象,那就是两大党——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支持者民调的归队。
首先,两党寻求连任的县市长,几乎在民调上都稳定领先,除支持者归队外,地方执政优势显露无遗。
在要换届的县市,民调也大多是由两大党候选人居领先地位,进而发挥母鸡带小鸡的效应,带动两大党地方议员候选人的声量支持度。这样的形势,对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影响非常大,小党非常容易在选战中被两大党夹杀,能够突出重围的小党候选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在这次选举中,最受媒体重视的台北市长与新竹市长选战,也正是我们观察上述现象最好的例子。
台北市是台湾最重要的都市,现在由台湾民众党的柯文哲执政。这次选举,民众党推荐了一位原亲民党,本届以无党派参选的前台北副市长黄珊珊参选。
对台北市民来说,黄珊珊是一个风评还算不错、表达清晰、有施政能力,而且不讨人厌的副市长。就我个人来说,作为台北市政府的新住民委员,也在先前负责移民事务的黄珊珊主持下,开过几次会议,见识过她在综合各方意见,及处理疑难方面的明快作风,的确符合市民对她的印象。
但就是这样一个已证明自身能力、一开始民调不低又有人缘的市长候选人,在选战正式起跑后,支持度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缓慢下降。这就证明,在冷清的选战下,一旦两大党支持者归队,第三势力就会无力突围。
在以高科技产业聚落闻名的新竹市方面,则是另一个故事。民众党推荐的市长候选人高虹安是立法委员,科技业出身,又与鸿海集团大股东郭台铭的关系匪浅,在这座城市是受欢迎的,具有成为政治明星的条件。加上卸任的民进党新竹市长林智坚的论文抄袭丑闻,及国民党提名候选人林耕仁完全是地方政治出身,不具全台湾知名度等等因素,因此高虹安在新竹市的支持度,便成了这次选举中小党的标竿,也是能带动全台湾民众党议员候选人声势的唯一人选。
但经过两大党候选人不停以各种爆料攻讦夹杀后,在选前两周左右的时刻,高虹安的选情已是十分危急,别说是否还具政治明星地位,就连一般人对她的诚信的信任度,也是节节下降。
换言之,高虹安很可能落败,而这对民众党而言,意味着往后党就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主席柯文哲的总统梦;可是这对民众党来说,却是非常不妙的信号。根据台湾过往的经验,小党的总统候选人如果无法选上总统,整个党就会泡沫化,一如宋楚瑜与亲民党那样。
作者是马来西亚与台湾专栏作家
各地选举出现一个特别现象,那就是两大党——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支持者民调的归队……这样的形势,对蓝绿之外的第三势力,影响非常大,小党非常容易在选战中被两大党夹杀,能够突出重围的小党候选人,实在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