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方:台湾九合一选举的“盘”与“势”

时间:2022-10-17 10: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中评社

作者:丁仁方

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将于11月26日正式投票,离目前仅40余天。随着选战逐步升温,笔者拟结合理论与实务,每周一篇讨论这次选举的若干重要看点,分析选战的可能发展,特别是最关键的6个“直辖市”及16个县市首长的选举。本文为系列分析的第一篇,先从总体面谈谈“台湾地方选举的‘盘’与‘势’”。

了解台湾地方选举实务的专家评断某一选举区的选举态势,通常会先注意到政党在该选区的“基本盘”为何。所谓的“基本盘”,指的是某政党在该选区的得票基底,代表该党在地方社会的长期认同基础,虽然每次选举会因为大环境、小气候、对战的候选人组合、竞选策略操作及博奕等不同因素相互作用,造成政党总得票数前后差异颇大,但一般而言在个别选区,泛蓝、泛绿基本盘相对变化不大。

一些研究指出,2012年以后蓝绿认同往两极移动,但中间选民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14年以后白色力量崛起,在单一席次的选举,虽仍以泛蓝、泛绿两个阵营竞争为主,但因为第三势力增多,泛蓝、泛绿基本盘也受到压缩。举例言之,国民党在2014年以前的台北市长选举,多拥有五、六成以上的得票率,受到第三势力的挤压,2014年及2018年得票率降为40.82%及40.81%,大概可以推估国民党在台北市长选举目前基本盘仅约在40%左右。

推估个别政党在每一次地方选举可能获得总席次,基本上是以每一选举区个别基本盘为基础,再往上推断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候选人相对人设定位、施政状况、选战趋势发展等,再参酌相对专业客观的即时民调结果,从而推断出当选机率较高者,再一一加总而得。单以政党支持度或施政满意度推断政党可能获得席次,在台湾地方选举意义不大,也犯了学理上以总体推论个体的“生态谬误”。

如果观察长期发展趋势,可以发现泛蓝阵营在台湾地方选举始终维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以“直辖市”及县市首长选举为例,基本上在过去30年,蓝营只输过两次,分别是1997年及2014年,其他至少在席次上都维持平局以上。1997年国民党因为提名过程整合失败,各地派系、山头纷纷违纪参选,蓝营分裂导致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惨败,从原来15席掉到仅剩8席,民进党从6席一举冲到12席,无党3席中仅1席偏蓝,加总蓝营仅占9席。

2014年“直辖市”与县市首长选举第一次合并竞选,受到年初太阳花学运的冲击,国民党又提名不当,再度以惨败收场,22席中仅获得6席,民进党获得13席,无党3席中2席偏篮,加总蓝营仅占8席,最惨的是在6都中蓝营仅能保有新北市1都,民进党则占有4都。

除了与基本盘相关的长期发展趋势,另外需要掌握的就是在每次选战的议题走势。原先各方预期民进党会藉由他们最擅长的认同议题操弄“抗中保台”这张王牌,但截止目前为止,虽然也有民进党候选人试图运用但没能炒热,反而是其他议题主导选战走势,最主要包括负面选举、冠病疫情等,下一次分析将说明这些“发展势头”对本次地方选举的影响。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