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赖清德的务实“台独”困境

时间:2022-10-17 10: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旺报社评

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美国右翼政客与学者鼓吹承认台湾为主权国家,拜登政府虽不惜对大陆科技脱钩,以严厉手段保护先进技术,但在地缘政治上却更加谨慎,希望与大陆建立有效护栏关系。在此背景下,台湾高度期望的《台湾政策法》确定无法完成立法,部分条文将纳入《国防授权法》;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虽将大陆列为首要地缘政治竞争者,但在台湾问题上仍重申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无意挑战大陆红线。

柯庆生、傅泰林、葛来仪、黎安友与白洁曦五位重量级中国问题专家在权威《外交事务》期刊,联合发表“如何避免因台湾而战”,提出了有效的吓阻必须结合“可信的威胁”与“可信的保证”的架构。类似论点并非首创,但柯庆生等人针对中美关系与台湾现状提供了“平衡、清晰、完整、一致”的论述与模式,极具决策参考价值。

美国自冷战时代以来就以“吓阻”维系台海和平,拜登国安团队针对大陆军力崛起现状,要求台湾发展“非对称战力”,把台湾打造成“最大军火库”,让大陆解放军犯台必须付出惨痛代价,甚至遭到击败,同时有效提升美国军力,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前进部署,但政策面与实务面显然存在很大落差,美国威慑力量逐渐削弱。

另一个威慑已不足以有效吓阻大陆武统的原因是,大陆军事现代化与建军作战构想早以设定美国的军事干预,一旦大陆政府领导人决定对台采取军事行动,代表大陆政府下定决心,不惜代价一战,无论是美台联合威慑,或组织美、台、日、澳、英联军都难以阻止。

美国学者早已主张,除了威慑之外,华盛顿须提供“可信的保证”,保证台湾不法理台独,大陆不武统。葛来仪等将这些概念扩大为美国、大陆,以及台湾三方的相互威胁与保证,也就是当对方不采取被禁止的行动,应获得相对保证。具体实施就是,台湾不能宣布独立,美国不能承认台湾为独立国家,大陆则不能对台使用武力强迫统一;三方都被威胁一旦超越红线将承受损害,如自我限制,就不会蒙受重大利益损失。

过去40年,三方威慑成功维持台海和平,但两岸紧张情势不断上升,这个细腻的安排已形脆弱,五学者担心美国政策如一面倒向支持台湾永远分离中国大陆,可能刺激大陆加速攻击台湾。观察拜登国安团队具体政策的操作,思维其实与五学者的主张接近,行政部门与国会的分歧愈来愈清楚,《台湾政策法》就是典型的范例。在三权分立原则下,行政部门不便公开反对,实际上是消极因应。

刚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严厉批判中国,并宣示美国必然在美中战略竞争胜出,但拜登政府在这份最重要外交政策文件中仍保留双方“和平共存”空间,重申既定立场,也彰显一中政策及不支持“台独”,某种程度反映了相互威慑、相互保证的概念。大陆外交部对美国这份报告的反应倾向负面,认为美方继续虚化一中政策,但对美中关系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

两岸曾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不独、不武”的相互威慑与保证模式,民进党拒绝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急速恶化,相互威慑、保证模式早已失效,台湾蔡英文在双十节演说中表示,愿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和北京官方寻找双方可接受的维持台海和平稳定方法,但只有喊话,没有具体行动;反而在开放边境时,刻意排除陆港澳居民,显然没有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两岸关系愈来愈附属于美中关系,渐渐失去自主性。

蔡英文从候选人阶段就主张维持现状,因而获得美国认同,终能当选总统,6年来也得到美国强力保护,政局稳定。赖清德的政治基础则是“务实台独”,务实是“台独”的形容词。从拜登政府处理美中关系的政策轨迹,及其所彰显的地缘政治及美中强权战略竞争架构来看,台独空间都愈来愈窄,赖清德2024年竞选总统,内部声势最高,但外部风险却愈来愈高。他的总统之路仍充满挑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