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席
英女王生前经营的软实力和港英时期的部分制度与建设,不是靠洗脑能洗出来的。
同样的,要争取香港人心回归,靠高压和洗脑难以持续。
英女王逝世,在曾经的英殖民地香港,如何悼念或谈论前宗主国的君王,被视为一种政治表态,并引发各种解读。
老艺人罗家英在社媒平台上发表“香港在女王庇荫下成福地”,引来中国大陆爱国主义者网上围攻。眼看“庇荫”这一词汇冒犯了敏感的大陆网民,罗家英删掉贴文并在微博发视频道歉。
身为香港老牌艺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汪明荃的丈夫罗家英,做了一个事后补锅的政治正确表态。
他说:“数典忘宗我做不出,我长期持有中国护照,说明一切,我是中国人,我永远爱我的祖国。对不起。”
英国驻港总领事馆外连日有大批民众,为悼念英女王逝世而在烈日下大排三个钟长龙。《NOW新闻》采访的一名师奶说:“我要纪念这伟大的领袖,你看看有那么多人,这就是民心,民心所向。”
视频播出后约半小时,网上贴文就被删除,播出的视频也删掉师奶讲话,“民心所向”成了敏感词。
在香港实施国安法后,追悼英女王的正当理由,促成大规模核酸检测之外,香港少见的集体上街行为。港人还能在悼念女王的花海中公开插上港英旗,不招惹“勾结境外势力”的举报。
但中英关系因香港反修例运动而降至低点,英国扩大港人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签证计划,香港新版教科书则强调“香港不是殖民地”,称自1842年以来,英国在香港所实施的是“殖民管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尽管英女王不是政治角色,歌颂怀缅的分寸把握不好,还是可能被批“恋殖”,被指背离中华民族的感情共识。
亲北京的港媒《大公报》发表评论,斥“反中乱港分子以及反华媒体是在进行一场别有用心的政治宣传”,编造港人对“殖民统治时期的美好回忆”,借此攻击国安法实施后的香港新局面。
文章批评港青单膝跪地拜祭英女王如丧考妣,指根本原因在于香港回归后完全接受港英管治模式,没有真正进行“去殖化”工程,强调去殖民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
在官方论述中,香港回归中国“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是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在“十一”中国国庆即将到来的当下,港人排长龙对前宗主国君主表达不舍,相信在某种程度上让北京觉得尴尬。
但如果因此把港人的行为都扣上恋殖帽子,说成是为殖民主义歌功颂德等,而开出的药方是去殖,特别是形式上的去殖,那可能开错药了。
诚然,香港和包括新加坡在内多个前英殖民地不同,在挣脱殖民统治后不是走向独立,而是回归中国。殖民历史区隔香港与中国,也带来回归之后港人身份认同的混乱。但把皇后大道改成人民路或中华路,课堂上用普通话取代英文授课,这种眼不见为净的做法,对提升国家认同帮助不大,也没必要把香港搞得跟大陆省市一模一样。
年轻人哀悼英女王时单膝下跪,只是极个别行为。好些香港舆论就指出,港人对英女王、英国王室的情感不属于国家认同,不代表香港人数典忘宗想当英国人。更多是对港英时期怀旧情感的投射,甚至可能单纯只是一种对青春时期的追念,毕竟“事头婆”的符号围绕他们的生活数十载。这或许也是一种心里反射,因对现实不满才会想起从前的好,但也无关恋殖。
《端传媒》一篇评论文章认为,港英时期真正值得骄傲的遗产,是相对建全的制度和有效执行,以及英方在港推行的核心:实利主义精神。那种实利不一定体现在赚大钱,而是活在香港,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可信、便利的细节中。
殖民地都曾受伤过也受益过。民心所向,体现的应是受益面的资产,英女王生前经营的软实力和港英时期的部分制度与建设,不是靠洗脑能洗出来的。同样的,要争取香港人心回归,靠高压和洗脑难以持续。长期而言,让港人按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过他们想过的生活,让港人感到受尊重,才能赢得人心和安定。
(作者是《联合早报》中国新闻组副主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