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战持续升温之际,中国官方重提“新型举国体制”,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这是美国芯片法案今年8月生效以来,北京首度宣示推动关键技术攻关的决心。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中国官方星期二(9月6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提出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要坚持国家战略导向,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
会议还强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
芯片板块股票应声上涨 市值突破1万4000亿元
尽管官方报道中没有明确什么是“关键核心技术”,但中国半导体板块股价星期三(9月7日)应声上涨,芯片板块市值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约1万4000亿新元)。国芯科技、安集科技等多只相关股票的涨幅超过10%。
美国国会今年7月通过扶持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芯片法案,并加码对中国获取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本月又有消息称,美国正考虑限制本国企业投资中国科技公司,并进一步收紧人工智能芯片对华出口。
学者: 已意识到美国打科技“持久战”决心
新加坡管理大学信息系统学院副教授朱飞达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分析,美国持续加大对中国芯片的围堵力度,对智能手机、自动驾驶等高科技行业造成极大打击;这为中国敲响警钟,让决策层意识到美国在压制中国科技发展方面下定打“持久战”的决心。
朱飞达认为,中国高层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预示着要集结全部力量推动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尽管芯片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但当前面对的技术瓶颈,如果仅靠市场力量,可能无法实现资源调配最优化。举国体制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快速提高技术攻关效率。”
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决策层多次提出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发展;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明确,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曾任《科技日报》总编辑的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亚东今年5月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过往的举国体制可以用于在体育比赛中夺金牌、乃至造原子弹,但不适用于发展芯片这类讲求成本和产业化的商品。
刘亚东说,新型举国体制的特点,必须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以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