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作者:任淑莉
一个人初入职场的时代可能对其余生都有影响。想象一下那些刚毕业就赶上长期经济衰退的人吧。虽然现在距离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多年,但美国千禧一代仍然担心自己在人生几大关键财务决策上已经落后,比如买房和退休储蓄。
这种一代人的失落在中国也出现了。那些出生于1997-2012年间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Z世代”可能已经错失了人生中最好的机会。
今年夏天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总数将达到1080万,而中国经济增速正在迈向几十年来最慢水平。3月份,18至24岁人群的失业率为16%,自那以后前景似乎进一步恶化。随着上海等商业中心因防疫而实施封控,往年热闹的校园面试和招聘季不得不泡汤。
即使经济重新开放,这些新毕业生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虽然制造业岗位很多(疫情期间中国的出口创下历史纪录),但年轻人既不愿意做这些工作也没有受过相关培训。继工程学之后,最受欢迎的专业包括管理,艺术和文学。在中国这个把工业政策和工厂重启放在优先位置的国家,这些专业在经济衰退期也是最没有竞争力的。
相比之下,文革后出生的两代人——“X世代”和“千禧一代”——更容易借着经济增长东风向社会更上阶层流动。二十年多前,大学毕业生比现在少得多,他们靠学历可能拿到更高工资。当时劳动力市场紧俏,而且1998年中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鼓励私人住宅的购买,并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繁荣。(译者注,X世代指1964年至1980年左右出生的人,千禧一代指1980年至1995年左右出生的人。)
我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也是看到这种趋势。虽然1996年我离开上海到美国一所文理学院读书,但我的大多数朋友都留在了国内。他们上了大学,找到不错的工作,贷款买了房。如今许多人可以在50岁前退休,靠房地产投资收入也能过的很开心。而且,我们这一代人也不必靠课外补习才能进大学。那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躺平”在当下年轻人中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态度,但不应该责备这些年轻人,面对防疫封锁和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Z世代”是现代中国最不走运的一代人。
任淑莉是彭博专栏作者,重点关注亚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