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
作者:杨达
俄罗斯、乌克兰军事冲突爆发后,北欧国家芬兰和瑞典,在俄国悍然侵略邻国阴影之下,民意在短时期内逆转,从过去对于国家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相对冷淡,变成渴望加入。据芬兰广播公司于今年3月进行的民意调查反映,62%被访者表示支持国家加入北约,比2月份的数字增加9个百分点,而在2017年,只有21%被访者表示赞同。
虽然芬、瑞两国领导层强调,官方必须认真考虑相关议题,而且达至全民共识尤为重要,但是从种种迹象看来,它们加入北约很可能只是迟早问题,而且不担心俄国的强烈反应:芬兰外长哈维斯托评论俄方宣称两国会面临“军事和政治后果”时显然不以为然,并表示“以前都听过这样的话”。
冷战后两国同北约合作30年
值得世人关注的是,芬兰和瑞典在冷战结束后30多年以来,其军方已经在多方面同北约紧密合作,武器装备也同西方主流看齐。如今主导两国政坛的中左派政党在民意推动下,终于考虑放弃不正式加入军事同盟的国策,似乎只是多年来趋势,顺理成章的结果而已。
芬兰在漫长的冷战时代严守中立,是该国在二次大战后遭遇的直接后果。1939年8月,纳粹德国同苏联缔结《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两国还签订一份秘密附加协议书,内容涉及瓜分势力范围,苏联得以掌握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并且在波兰“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之时,苏联可以并吞其东部区域。
欧战爆发后,苏联强迫波罗的海三国接受其驻军,又以保护列宁格勒安全为由,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在赫尔辛基拒绝涉及破坏领土完整的要求之后,苏联于1939年11月30日入侵该国,芬、苏“冬季战争”爆发。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军事冲突,因为芬军有效抵抗,加上苏军深受1930年代“大清洗”运动打击,虽然投入大量兵力,表现却十分不济而且损失惨重,结果苏联不能实现占领芬兰全境的企图,而芬兰得以保卫其独立,但丧失超过3.5万平方公里领土。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挥军入侵苏联,芬兰于是同德国合作,力图夺回早前丧失土地:该国在1941至1944年间与苏联的军事冲突,史称“继续战争”。二战后期的苏军,无论在质和量都大为进步,在其反攻过程中,芬军全力抵抗,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
芬军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的确为维持国家独立,在二战后不至于沦为苏联卫星国创造条件。然而,芬兰毕竟在战时同德国合作,英国亦因此对其宣战,该国在战后难逃被视为战败国的遭遇。在1947年《巴黎和平条约》规定中,芬兰军队人数、空军飞机持有数量等都有限制。而根据1948年《苏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双方保证不会加入针对对方的同盟,意味着芬兰成为中立国家。
芬兰在冷战时代刻意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其军队武器装备来自苏联、西方和国内工业,比如自行研制RK62制式步枪,以苏联卡拉什尼科夫设计为蓝本,空军在冷战后期同时掌握瑞典绅宝J35“龙”式和苏联米格-21bis战机。
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强制芬兰维持中立的外部环境消失,该国在1990年代起迅速加入西方主导机构:1994年与瑞典同时参加附属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995年加入欧盟,同年空军开始装备美制F/A-18C/D“黄蜂”式战机。
波罗的海或成北约“内湖”
瑞典在17和18世纪是独占一方的帝国,曾控制波罗的海一带。该国于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后成为中立国,此后200年间,得以避免卷入蹂躏欧洲的军事冲突。
长期保持中立,不但造福瑞典国民,也在过去战争岁月,为包括犹太难民在内的外国人提供保护,亦方便该国调停国际纠纷。同时,瑞典奉行武装中立政策,掌握庞大军事工业和研发能力,为军备贸易大国。
冷战结束后,瑞典加入欧盟和北约附属机构,踏入21世纪以来,更积极参与北约主导军事行动,计有介入阿富汗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和“坚定支援特派团”,还在2014年参与打击“伊斯兰国”行动。
斯德哥尔摩深感来自俄国的安全威胁,于2018年恢复只是在2010年才废除的兵役制度,而且男女都要当兵。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瑞典一反不向战区供应武器做法,为乌克兰提供5000具“博福斯”AT-4单发无后座力反战车武器、军粮、头盔和护具。
对于国家参与军事同盟持审慎态度的瑞典社会民主党人而言,首相安德松对于已有两世纪历史的中立政策“曾经带来好处”评语,的确代表一个时代的终结。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部分国际关系学者认为,北约东扩只会为莫斯科构成压力,有损东西方关系。如今战争在欧洲门前爆发,导致芬兰和瑞典为求自保,有意正式加入北约;加上已经是会员国的波罗的海三国、丹麦和挪威,波罗的海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北约“内湖”。
就安全角度言 俄已被欧洲孤立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最近表示,该国计划引进12架法国“阵风”式战机,另外会购买12架二手西方战机。塞国军购计划,突显这个向来同俄罗斯关系十分密切的国家,因为忧虑维持同莫斯科军事合作可能引发制裁,于是放弃采购俄制苏-30SM战机计划,改为与其巴尔干半岛邻国希腊和克罗地亚一样,装备“阵风”式战机。事实上,该国在较早前已订购“空中巴士国防航天公司”C-295运输机,还有从中国引进“红旗-22”防空导弹。
虽然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等欧盟国家,主要因为担心经济后果,暂时不考虑全面禁止进口俄国石油,但欧盟最终实施禁运,恐怕事在必行。如今传统中立国家芬兰和瑞典有意加入北约,连塞尔维亚都逐渐疏远俄国,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的欧洲,各国都向西方阵营靠拢,至少就安全角度而言,莫斯科已经完全被孤立。
俄国是大国,今后仍然可以就欧洲以外的安全议题,比如在阿富汗、伊朗、叙利亚,以至中非共和国发挥影响力。问题是,遭拒之门外的莫斯科,面对扩大的北约,以及比过去重视国防的欧洲各国,将如何应对?今后欧洲会变得更安全吗?
作者是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