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联想的沸沸扬扬争议,让过去存在争议的中国企业发展路径问题再次呈现,如联想的“贸工技”还是“技工贸”的不同路线。争议背后实际上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企业不同发展路径和探索的缩影。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伴随改革开放带来国外产品和信息冲击,中国国内企业看到与世界的差距。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的发展方式主要是学习和引进。成立于1984年的联想,开始几年是做进口电脑产品的代理。华为也是如此,1987年创立时,代理过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
进入90年代,借助中国大陆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低成本优势,跨国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和设厂。这一时期,中国本土企业开始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
1996年,联想笔记本电脑问世;华为在1992年开始交换机的自主研发。
2000年后的首10年,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让国内企业市场空间变大,各个行业的中国头部企业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开拓国际市场,并迅速崛起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
联想在国内建立庞大的线下专卖店销售体系,成功进行“Lenovo”品牌塑造、收购IBM的个人电脑部门等国际化步伐越走越快,一步步实现把电脑出货量冲到全球第一的企业目标。
1999年,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华为,先后在印度班加罗尔和美国达拉斯设立研发中心,开始全面学习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
2010年后的10年,也是中国企业寻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伴随中国大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大国,30多年快速发展暴露出企业问题,如产能过剩、低成本制造模式的不可持续等。
另一方面,外部变化冲击太大,如智能手机普及并取代电脑成为新的个人中心设备,导致部分传统资讯科技领军企业面对急迫的转型压力,而束手无策和举步维艰,让企业发展路径的脆弱性暴露出来。
当然,也有企业找到正确赛道并坚守创新发展路径,尽管过程艰辛和九死一生,但最终迎来“十年磨一剑”的新发展机遇,成长为中国国内资讯科技界新领头雁。
可以看出,联想这波舆情和争议,或许也是中国企业发展路径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的一次社会反思。改革开放40年和入世20周年,得益于开放和竞争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企业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中国企业也从过去依靠数量的扩张,转为依靠高质量的发展,从过去依靠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转为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同时,这个过程也遇到“卡脖子技术”和价值链突破等新的挑战,中国企业未来必须一步步去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
从这个视角看,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世界演进过程的中国企业未来发展,而不是盯住单个企业的对或错。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须根据国际大市场和全球价值链发展要求,研判作出最佳动态调整,在动态变化的时代洪流中,寻找企业发展路径。
也许,这才是此次联想争议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
作者是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