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德豪:德国总统吃“闭门羹” 乌克兰“道德牌”恐过犹不及

时间:2022-04-15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香港01

作者:叶德豪

4月12日,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到访波兰首都华沙,原计划与波兰及波罗的海三国的总统一同访问现时较为安全的基辅,却未有与其他四位总统成行。在德国媒体爆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将拒见施泰因迈尔的报道后,施泰因迈尔本人就承认他原已准备前往基辅,不过此行“看似不受基辅欢迎”。

基辅方面否认泽连斯基拒见德国总统的报道,却声明乌克兰方面将欢迎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而非总统访问基辅。由于德国总统只是仪式性的元首,泽连斯基的顾问澄清乌方没有意图开罪德国,只是希望到访者能落实包括输送武器等的直接实际决定,而非止于形式性的支持。

道德施压

拒绝施泰因迈尔到访,可算是乌克兰针对德国“道德施压”的最新一环。早在本月初,泽连施基已曾高调批评德国前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和法国前总统萨科齐(Nicolas Sarkozy)2008年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声言要邀请他们去看看布查镇(Bucha)的惨况,间接将今天乌克兰被俄军进侵,甚至当中牵涉的所谓“战争罪行”与德法领袖当年的决定扯上关系。

此举就引来默克尔的办公室罕有地迅速发声明回应,称默克尔依然支持其2008年的决定。

当中,于2013至2017年任德国外长的现任总统施泰因迈尔更成为了乌克兰驻德国大使梅尔尼克(Andriy Melnyk)的主攻对象。梅尔尼克本月初在德国媒体上指责施泰因迈尔与德国“过从甚密”,甚至点名与施泰因迈尔有关的现任德国外交事务相关官员,称他们同样与俄国有紧密关系,暗示他们有可能影响朔尔茨政府的决策。

“东方政策”的惯性

由于二战纳粹德国入侵俄国带来重大伤亡的历史教训,德国政坛往往存在将俄罗斯揽入欧洲、照顾俄罗斯利益的政策倾向。当中,西德的社民党(SPD)总理布兰特(Willy Brandt)1969年实行的“东方政策”(Ostpolitik),主张与苏俄合作修好,就是西德以至后来德国统一后一直实施到最近的政策。

对于这种情意结,梅尔尼克就称:“对于施泰因迈尔,对俄关系以往和现在也依然是一种根本性的,甚至是神圣的东西。”

不过,随着俄国进军打破了欧洲的和平,德国的态度的确遇上了180度的转变。在任内亲眼看着德国对俄国天然气依赖程度急速增长的施泰因迈尔,对于来自乌克兰大使的批评,就公开认错,声言其对(现已被叫停的)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Nord Stream II)的支持“明显是一个错误”,指德国在过去“继续相信了俄罗斯已不再相信的(欧俄)桥梁”,“早该更认真地听取来自我们东方欧洲盟友的警告,特别是在2014年之后。”

对于乌克兰而言,认错是不够的,德国还需要以行动来证明其悔悟。乌克兰外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就称德国须以“武器和制裁”来修正过去的错误。如今,德国在进一步输送武器上采取观望态度,也不愿意禁止俄国石油进口,于是就有了这次让其总统吃“闭门羹”的事件。

“闭门羹”事件未动摇德国支持

从德国政坛和舆论界的回应来看,此事已引来一定程度的不满,却暂时未有动摇到德国对乌克兰的支持。

一向言行小心的总理朔尔茨就指乌克兰若愿意接待德国总统将是好事,只称事件有点“恼人”,不愿多作评论;总统所属的社民党国会党团领袖Rolf Mützenich则称乌克兰应当遵守最低的外交标准,呼吁各界支持总统;12日代表社民党与联政联盟另外两党议员一同出访乌克兰西部的国会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Michael Roth则对事件表示非常失望;同行的自民党(FDP)副主席则指乌方态度不友善;德国《世界报》首席评论员亦呼吁泽连基斯不应“踩过界线”。

德国政府的官方表态则称德国对乌态度不变,将会继续提供武器。而总统施泰因迈尔也大方呼吁各方团结支持乌克兰并加重制裁,称“制裁对我们将有实质的后果和困难,但团结就是要有承受负担的意愿。”

虽然如此,不少德国的评论都认为乌方拒见施泰因迈尔的决定“不智”,对争取德国政府加多支持乌克兰没有帮助,而且也让朔尔茨在政治上难以在短期内访问基辅,给予乌克兰更多的承诺。

德国的迟疑

事实上,在朔尔茨官方2月底宣布德国进入外交、军事政策的时代转捩点之后,德国内部的和平主义、务实主义声音已重新出现,使德国不敢在援乌行动上走得太前。该国部分名人参与联署反对德国再军事化,获得媒体关注;对于朔尔茨承诺的高达1000亿欧元(1464亿新元)额外军费,其具体用途也在国会中遇上争议,工会、企业界和经济学界也不断警告制裁俄国天然气的经济打击。

就算是在朔尔茨的联盟政府中,也出现了对于军援乌国的分歧。当中争议聚焦于应否向乌克兰供应德国制轻坦克以应付俄方在乌东顿巴斯的新攻势。执政联盟中的绿党和自民党都支持此计划,而在野基民盟(CDU)也表示响应。

不过由于向乌克兰提供德制坦克将牵涉德国对乌军提供训练、配给和维修支援,朔尔茨就认为这更为进取的援乌行动,需要先行与北约盟友协调一致立场,因此把计划押后,称“如果德国(在此)扮演特别角色、走特别的路将是一个严重错误。”

乌克兰方面对于德国部分政客的迟疑态度,一直以来也是以乌克兰人承受俄国炮火得来的道德高地作施压。乌克兰驻德大使梅尔尼克在布查镇的暴行画面曝光后就曾质问:“我不明白何以德国中有任何人能在看过(布查镇的)恐怖场面之后,毫不作为,却能在晚上安睡。到底要发生什么事才能让德国加强制裁?”

这种公关攻势,一直以来也能有效地给予欧洲政客巨大压力。有传闻就指,在俄国进军之初,正是泽连斯克对欧盟领袖声言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看到他,才推动各国迅速达成了强硬制裁俄罗斯的共识。

然而,随着俄乌战争的恒常化,以至乌军自身也传出虐待俄军人员的事件,乌克兰“道德牌”本可预见将遇上愈来愈大的局限。如果乌克兰的政客对于各有自身实际利害考虑的欧洲国家都动辄不顾情面的将援乌议题涂上最浓重的道德色彩的话,最终有可能反而会引起这些国家对乌克兰问题的民意分裂,甚至助长了如今隐藏于主流声音之外的亲俄意见,适得其反。

这次德国总统访乌被拒的事实,明显已是一项踩过红线的行动。德国此刻仍然跟着欧美大队援乌,但如果同类事件持续不断,特别是近月言论甚为惹火的乌国驻德大使不收敛一些的话,乌克兰在这个战事中的关键时刻,就有可能要承担起滥用道德价值的恶果。

赞一下
(5)
62.5%
赞一下
(3)
37.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