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份思考到审视中国效应 年轻华人感觉华社(5)

时间:2018-02-19 01: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视野
适当距离讲究平衡艺术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认为,种族歧视问题虽必须正视,但华人特权的标签不应滥用,否则可能让不同族群对彼此产生误解,制造不必要的隔阂。 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郭振羽认为

适当距离讲究平衡艺术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陈庆文认为,种族歧视问题虽必须正视,但“华人特权”的标签不应滥用,否则可能让不同族群对彼此产生误解,制造不必要的隔阂。

20180218_chineseidentity6_Small.jpg
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郭振羽认为,新加坡应该积极看待崛起的中国可为我们带来的利益。(档案照片)

他指出,华社在讨论新加坡华族身份认同时,必须谨记我们身处多元种族社会。与此同时,随着年轻国人更重视新加坡人身份,以及族群之间的理解加深,华人即使投入华族文化推广而变得更“华人”,或更关注中国,相信也不会被别人误会是文化沙文主义者。

他说:“你关注中国的发展态势,并不因为是某种文化认同,而是因为你知道那会影响全球华人,因此也会对你产生影响。”

新加坡新跃社科大学学术顾问郭振羽也同意,新加坡应该积极看待一个崛起的中国可为我们带来的利益。他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犹如一种平衡的艺术;如果我们太贴近,与本地其他族群的距离可能会拉远,那就麻烦了。但要完全去疏离它,强调我们仅是新加坡人,那也不务实。文化认同不是零和游戏。”

《联合早报》与《海峡时报》首次展开跨语言合作《六封信 两个世界 一个华人社会》,两报年轻记者针对母语教育、崛起的中国和“华人特权”这三个课题的通信,已于本月13日至15日,完整地以中英文在两报刊登。

为了提供读者更好的双语阅读体验,大家即日起可在zaobao.sg的网络平台上,了解两位千禧世代年轻人,如何看待她们新加坡华人的身份。网站有互动元素,用户可选择听两位作者阅读信函,或看视频听她们谈论此次合作的感想。互动内容中也会穿插一些她们的旧照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