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诗专:全球化浪潮和在地化力量
新跃社科大学新跃中华学术中心主任符诗专副教授分析说,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族群身份是感到自豪的,但在语言方面,由于涉及政策与制度上的设计,很容易看到讲英语的人,对讲华语出现反弹,其一论述是高喊取消种族标签模式。“在英语的语境里,他们会说“I am not Chinese, I am Singaporean”(意指不要说我是华人,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人只讲英语就好了,这过程中就把母语这件事给处理掉了。”
然而,近几年来,在讲英语的社群中,一些人开始对学华语和了解华族文化产生了兴趣,符诗专将之形容为“在地化的力量”,表示年轻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开始思考自己“有什么和其他人不一样”。
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萧作鸣也指出,讲华语运动已逐渐将重点转向关注下一代母语教育的年轻家长,以及那些已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年轻人。
唐羡珠:学华语跟学韩日语一样很自然
与前年比较,由理事会主办的亲子才艺班参赛人数去年增加了10%,参赛队伍达300多个。理事会也将与高等教育学府合作,将运动的宣传工作交托给学生,由他们制作双语视频,推动鼓励年轻人讲华语的信息。
青年发展节目策划人唐羡珠(30岁)最近则在面簿个人网页上发文,询问朋友群中,是否有兴趣重新接触华语,并且希望以什么方式学习华语。她受访时说,自己有意在现有学华语的途径以外,为身边的人寻找轻松学语言的方法。
“我身边有好些人都表达了兴趣。其实,离开学校后,华语不是必修科,也可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对年轻人来说,负担就变轻了。也许学华语可以跟学韩语和日语一样,是很自然的事。”
权力下放青年团 宗乡会馆展现新面向
尽管未完全摆脱青黄不接的困境,本地传统会馆仍坚持一步步改革和引进新血的目标。过去三年来,200多家会馆中,青年团数目已从原来的30多个,增至目前约43个。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将进一步推动权力下放的工作,包括让会馆年轻成员自组委员会,筹划重点活动。
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陈奕福,形容此次计划为一项突破,是宗乡总会在推动会馆转型与发展青年会务的过程中,希望向外界展现的新面向。
陈奕福解释说,过去不管是部长对话会或是公益活动,主要都由宗乡总会青年委员会的15名成员筹办,当中多是已活跃于青年事务的领导,但下来类似活动的筹划与执行,将委任青年团团长负责组织活动筹委会,给予年轻人“更多表现的机会”。
宗乡总会会长蔡天宝在2016年会员大会上发出“放心、放手、放权、放资源”给年轻人策划和组织活动的明确信号,希望为会馆注入新血和生气。陈奕福指出,宗乡总会如今筹划活动,对象群也放宽,要接触的是“所有本地华人,并非传统定义的华社群体而已”。
宗乡总会回答本报询问时指出,总会历年来推展的活动都达到显著成效。“通过与青年的互动与沟通,我们发觉,新加坡青年对于身份认同颇有意识,惟没有充分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