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将在武汉开展。继同一小区出现6例新增确诊病例后,武汉方面计划在10天内完成全员核酸筛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常住人口1108万人。根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4月29日发布的消息,武汉市核酸检测累计覆盖已有103万人次。面对超1千万的检测需求,武汉一天应完成超百万的检测量,目标如何实现?
5月11日晚间,网传一份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涉疫大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组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市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提到,武汉各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在武汉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十天大会战”。各区按10天期限,做好本辖区全员核酸筛查计划安排。
《通知》要求各区应于5月12日中午12时前,将实施方案以红头文件形式反馈至指定渠道。核酸筛查应突出重点,确保重点人群、重点区域优先覆盖。应将老旧小区,居住密集小区和流动人口集中区域作为排查重点,排查范围应包括辖区常住居民和流动人口。
5月12日,财新记者从武汉市及多个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证实了该消息。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称上述通知安排由武汉市卫健委牵头。洪山区卫健局一名工作人员向财新记者表示,区局已收悉下发的全市核酸检测紧急通知,“按市里目前的要求,是计划要在10天内完成全员筛查,但具体细则还在讨论制定中,措施尚未落地。”
据了解,7天内做过核酸检测的人不需要再做,超过7天的,则需要参加这次全员检测。上述通知连夜传达至社区基层,社区加紧进行地面人口组织筹备工作,核酸检测的预约管理将由社区主导进行。 财新记者联系武汉多个社区工作人员,对方均称正在讨论如何落实“拉网式”全员核酸检测。江岸区塔子湖街道跃进社区书记刘琼秀告诉财新记者,“我们全街道有17个社区和1个村,全员检测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目前不确定是联系医生到社区来取样,还是组织人员到医院去做检测。”另有检测行业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很有可能将在明天开始组织人群启动检测。
该文件的发布,与近日来武汉东西湖区出现多例新增确诊病例有关。据武汉市卫健委5月10日、11日通报,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例,打破了连续35天无新增病例的记录。这6起新增病例均来自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小区,其中有两对夫妻。
通报指出,患者居住小区曾有20例确诊病例,经组织专家对各种因素排查分析,其病因应主要来源于既往社区感染。三民小区是一个80年代建成的开放式老旧社区,出入口多,有临街铺面。该社区现有1943户4900余人,近一半居民是外地租户。小区目前已重新封闭管理。
东西湖区委长青街工委书记、委员张宇新已在5月11日被免职。武汉市东西湖区风险等级由低风险调整为中风险。据财新记者了解,武汉新冠患者清零后,援鄂的中疾控专家返回北京,解除隔离不久之后,目前又返回武汉。
另外,武汉在4月份进行1.1万人的血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据悉大约有5-6%的取样者出现抗体阳性,此比例高于预期。
“全面扩大检测范围,集中开展检测行动。”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在5月11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视频调度会指出,分析东西湖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全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落实。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5月10日通告中表明,下一步将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小区封控、扩大重点人群筛查、无症状感染者全流程闭环管理等,确保疫情不扩散、不反弹。
武汉核酸检测的日检能力如何?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强4月19日曾表示,武汉市有53家核酸检测机构,211个核酸检测点,日均检测能力4.6万人次。据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10日当日,武汉市核酸检测39735人次。这离一天超过百万的检测目标存在巨大缺口。
武汉市疾控部门人员向财新记者表示,全员大规模核酸检测主要由第三方检测公司来完成,每个区的医院和疾控部门会抽调人手来取样。按计划,将安排 2人一组,每组人平均每3分钟可以完成一人份取样,每天10小时可以完成300份取样。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在10万份/天,无法满足短时间内全员检测的需求。因此,武汉采取的是分区错峰检测,有的区是5月12日开始检测,有的区是5月17日开始检测,完成检测的时间是从开始之日起的10天内。
第三方检测机构紧急调配人员设备扩增检测能力。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集团市场发展总监张喆人向财新记者透露,市政府会根据检测机构上报的检测能力来进行调配,“我们是按照十倍增量的预算,来加紧实验室通量建设。”她表示,公司调度专车从杭州运送的首批仪器设备将在今晚到达武汉,目前仍需补充实验室通量、改善检测流程、配置自动化机器。
全员核酸筛查的决定超出不少机构的预期。此前业界更多是在关注大规模抗体检测的作用,不少企业也侧重做抗体检测的准备。据财新记者了解,武汉大规模流调的目标有所调整,目前更倾向于尽可能找出无症状感染者,切断感染源头。面对全市紧急进行核酸检测的通知,各家第三方检测企业短期内提升实验室通量成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