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中国制造2025”吓到美国?(3)

时间:2018-07-29 08:4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回归韬光养晦战略? 随着美国借贸易之名对中国进行明显打压与遏制,反思中国是否应该在战略上回归韬光养晦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有观察指出,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姿态日渐高调,一方面明确拒绝走西方的道路,另

回归韬光养晦战略?

随着美国借贸易之名对中国进行明显打压与遏制,反思中国是否应该在战略上回归“韬光养晦”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有观察指出,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姿态日渐高调,一方面明确拒绝走西方的道路,另一方面提出要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军事和外交事务上,北京姿态同样强硬,这包括在南中国海持续扩建岛礁、发展军事设施,中国也在2017年部署了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

这些迹象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做出研判:中国已改变了从邓小平时代延续至胡锦涛时代的韬光养晦战略思维。而类似“厉害了,我的国”“弯道超车”等字眼高频率、高调见诸中国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更强化了外界对中国战略意图的恐慌,甚至在美国引发温和派的不安,担心中国威胁美国的“全球老大”地位。

中国近期出现反思声音

随着贸易战局势升级,中国国内近期已出现一些反思,6月下旬,《科技日报》总编辑刘亚东直言,“‘我的国’也有不‘厉害’的地方”引起巨大反响。

随后,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忧心忡忡地指出“中华民族到了新的危险的时候”,警惕“智识上的义和团”,试图给中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降温。

在中美贸易战直面来袭的此时,迹象显示中国近期也开始淡化宣传,“中国制造2025”近一个多月来在官方媒体中几乎消失。中国工信部本月24日报告今年上半年工业与通讯发展情况时,对“中国制造2025”只字未提,仅以“制造强国建设”简单带过。

“中国有太多功课要做”

针对中国下一步该怎么走,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认为,中国应该有一个客观和准确的战略判断,在中美力量对比中准确找到定位,从而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保持和平崛起的战略势头。

这涉及到中国未来整体的对外政策姿态,以及具体政策的实施方式和节奏。朱锋说:“(中国)确实还是要回到韬光养晦的基本政策,中国现在崛起很快,我们成了众矢之的,树大招风,不能自己太高调了。”

国大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除了正确评估自身发展,停止夸大其词,中国也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包括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为国际市场的一员,遵守国际市场的规则;以及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郑永年认为:“中国有太多的功课要做,如果能老老实实地把这些东西做起来,那也是新的韬光养晦。”

从经济策略角度,有学者认为,“中国制造2025”在中美贸易战中被推上风口浪尖,恰好给了中国一个调整政策的契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指出,中国未来必须增加对核心技术的投入,发展自主科技已是一个共识,下一个问题是要把发展科技和转型升级的任务交给谁。

他说:“如果还是主要靠国有企业来担当,所谓国家主义的色彩就不会褪去……鼓励更多私人企业来做这些事,不仅对中国自身经济来说很重要,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发达国家看到,中国是在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可能就是一石二鸟的效果。”

顶一下
(39)
78%
踩一下
(11)
2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