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端:拜年和屏幕时间

时间:2025-02-09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陈能端:拜年和屏幕时间

这两年,每当农历新年将近,我的神经就会开始紧绷。不是担心没有时间大扫除、准备年货或装饰家里等,而是如何让三个孩子度过有意义的拜年时光。

孩子还年幼时,到不同亲戚家拜年,对他们而言,也是新鲜事。如果真的耐不住,住宅区里少不了游乐场,只要不是下雨天,随时都能带他们出去走走,透透气。但随着他们年龄渐长,若又没有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拜年变成是纯粹看成人谈天说地,他们就更容易觉得无聊,会动不动就要求“屏幕时间”解闷,不是想看YouTube Kids就是想玩游戏。

过年前,卫生部、教育部及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联合推出“茁长SG计划”(Grow Well SG),当中包括更新“孩童屏幕使用指导原则”。这项全国计划,旨在加强向孩子灌输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卫生部明文建议,三岁至六岁的孩童,每天在校外使用电脑和手机等数码设备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七岁至12岁每天使用时长不超过两小时,除非与学习有关。

大年初一,出门拜年前,这些“提醒”不断萦绕脑海。佳节期间,我是不是该给自己也放个假,若孩子待会出现“状况”,放纵一下屏幕时间也无妨?

最终决定——做父母的不能没有坚持,于是动脑筋想应对策略。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设计活动,既能激起孩子的兴趣,又能让年龄相近的“大朋友”,也愿意暂时不做“低头族”,一起玩乐?

后来拿了一副老少皆宜的卡牌游戏UNO到家翁家婆家去。聚集在那里的小叔、弟媳和表弟妹都是80后,对这个游戏并不陌生,也乐意陪孩子们一起玩牌,就这样大家愉快地消磨不少时光。

到了晚上,我们回祖母家拜年,嫁到马来西亚和香港的姑姑们也携家带口回新过年,热闹非凡。过去,我们过年时习惯玩扑克牌游戏怡情,但因各种原因已多年未曾相聚。这次,连二十多岁、三十出头的堂弟、表弟妹都齐聚一堂,我便提议大家一起玩,还请姑姑教孩子游戏规则,让他们也能参与其中。

起初,姑姑还有些担心这么做会带坏孩子,但没多久,她们不仅教得不亦乐乎,还发挥创意。发现我的孩子张口就是英语,便立下规矩——在“赌桌”上只能说华语或闽南语,违规者须“罚”两角钱。

虽说这种游戏并非最理想的过年活动,但在我看来,还是利多于弊的。一方面,这是孩子第一次和亲戚这么亲密接触,长辈时不时教导孩子方言词汇,既搞笑又温馨。另一方面,孩子还能训练心算。

对不同人而言,拜年的时间可以很漫长,也可能是稍纵即逝的。对我来说,至少今年的难题已经克服了,待明年再做打算。

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无论是娘家还是夫家,孩子都少得可怜。适婚年龄的亲戚,似乎都没有在谈恋爱,更别说会在短期内结婚生子。有些人虽已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仍没有生儿育女的想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我的孩子将缺少同辈、年龄相仿的亲戚,而农历新年的意义也会逐渐淡去。到了那时,相信我也只能“投降”,任由屏幕占据他们的拜年时间。

(作者是华文媒体集团青少年受众工作群总编辑)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