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尹锡悦在2024年12月3日夜里突然宣布戒严,至今已两个多月,韩国政局仍未能走出动荡。尹锡悦的动机至今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政府和议会要如何才能稳定下来,是当前最大挑战。一些潜在的总统候选人已悄然启动竞选活动,谁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总统引起众多关注。
作为韩国政治史上的特例,“政治素人”尹锡悦从检察官跃升为保守派领袖,并凭借“公正、常识和正义”的口号当选总统。然而,执政两年零七个月后,他因背离这些承诺而陷入政治孤立。尹锡悦的夫人金建希屡陷丑闻,以及2024年国会选举的惨败,成为他政治生涯的关键转折点。尹锡悦与在野党的对立不仅加剧,执政党内部也出现裂痕。他试图宣布戒严以挽回颓势,却未能扭转局面。
尹锡悦政府的危机始于2022年10月发生的梨泰院踩踏事故,政府因应对不力而备受批评。后来又接连发生妻子收受价值300万韩元(2802新元)的迪奥名牌包丑闻,以及尹锡悦不顾国会反对,坚持任命涉嫌对士兵殉职事件施压而被调查的李钟燮为大使,以致尹锡悦的支持率一路狂跌。
2024年2月,尹锡悦宣布扩招医学院学生,遭韩国医生团体强烈反对,引发大规模罢诊。这场风波成了执政的国民力量党在4月国会选举中惨败的重要导因。
国民力量党与盟友在这场选举中仅获108席,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及盟友则拿下300个国会议席中的175席。尹锡悦政府因此陷入“朝小野大”的困境,国会立法权几乎完全掌控在反对党手中。
庆北大学行政学教授吴正一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国会选举惨败是尹锡悦在2024年12月3日突然宣布戒严的主要原因。在尹锡悦执政的约两年半里,在野党共提出29项弹劾议案,对政府施政形成巨大阻力。
金建希可能面临检控相信是压垮尹锡悦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被指涉及股价操纵、收受名牌包贿赂,充当政治中间人交易等,而反对党不断要求针对金建希的德意志汽车股价操纵案任命特别检察官展开调查。曾被誉为“铁面检察官”的尹锡悦在涉及妻子的案件上却始终选择回避,更行使总统否决权,否决了调查金建希案的“金建希特检法”。
2023年12月,尹锡悦任命同样曾为检查官的亲信韩东勋为执政党紧急对策委员长,意图稳住政权。然而,韩东勋上任后却主张金建希应为收受名牌包向国民道歉,并支持对她展开调查。两人因此爆发激烈矛盾,执政党也分裂成“亲尹派”与“亲韩派”。韩东勋在去年4月的国会选举中惨败,但三个月后却成功当选国民力量党党魁,逐渐形成独立政治势力,削弱尹锡悦党内影响力。
韩国《朝鲜日报》主编杨相勋在评论文章中分析道,国会在2024年10月4日对“金建希特检法”进行第二次表决时,有四名执政党议员倒戈,法案差点就通过。国会原定于12月10日进行第三次表决,尹锡悦可能是产生危机感,于是在3日宣布戒严,试图阻止表决。戒严军的逮捕名单中,唯一的执政党成员就是韩东勋,也显示戒严可能只是一次绝望的自保之举。
总统选举或提前今年举行
尹锡悦的戒严令虽在短短六个多小时后就被迅速解除,但韩国政局动荡至今难以平息。国会虽已表决通过弹劾尹锡悦,但弹劾案仍待宪法法院裁决是否成立,而代总统也遭弹劾,目前已换第二人做。
面对执政危机,原定2027年的总统大选很可能得提前至2025年举行。这除了是因为宪法规定,总统被弹劾罢免后,须在60天内举行新选举,也因为宪法法院有两名法官即将于4月18日退休。
宪法法院由八名审判官组成,若要通过弹劾动议,须至少六人投票赞成。如果有法官在审讯中途退休,可能会影响审判程序与结果,因此法律界普遍预测,宪法法院会争取在3月中旬作出最终裁决。
宪法法院于1月14日至2月13日间安排八场审讯,尹锡悦亲自于1月21日出庭,成为韩国宪政史上首位亲自出庭接受审判的在任总统。如果裁决真的在两名法官退休前出炉,意味着韩国可能在5月或6月选出新总统。
一些潜在的总统候选人已悄然启动竞选活动,而目前被认为最有可能成为下届总统的是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魁李在明。
1964年出生的李在明,童年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即进入工厂做童工。然而,他靠自学成功考入韩国中央大学法学院,最终成为律师。
李在明在2010年至2018年担任京畿道城南市市长,因卓越的行政能力积累良好声誉。2018年,他当选京畿道知事(相当于省长),并在2022年总统选举中代表共同民主党参选,最终以微弱差距败给代表国民力量党的尹锡悦。
不过,李在明目前涉及八起刑事案,面对12项指控。其中五起刑事案已进入审判阶段,包括违反《公职选举法》、教唆伪证、房地产开发弊案、对朝汇款案,以及挪用京畿道政府的法人卡案。围绕他的争议也不少,包括他的六名前亲信相继神秘死亡,他也曾被曝光与嫂嫂通话时使用侮辱性语言。
李在明的刑事案正处关键阶段,恐怕难于今年上半年得出结论。这给总统选举增添了变数。
李在明涉嫌在2022年总统选举前发布虚假言论,于2024年11月被认定违反《公职选举法》,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如果预计于3月进行的二审维持有罪判决,李在明料会继续上诉至大法院。
大法院的裁决将决定李在明会否失去参选总统的资格,但要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三审判决难度较大。至于二审,即便维持有罪原判,李在明仍可参选,只是罪犯之名无疑会对他的选情造成重大冲击。
由于李在明的刑事案对选举影响深远,司法部门已决定加快审理。首尔高等法院宣布,在3月12日前不再受理新案件,以集中审理李在明案,尽快作出裁决。专家预计,李在明违反《公职选举法》的二审结果可能在3月中旬至4月初出炉。
宪法法院裁决成关键
尽管提前大选的可能性极高,但仍存在另一种可能,即宪法法院驳回弹劾,让尹锡悦恢复权力,从而终结弹劾风波。
这起弹劾案的核心争议之一是宣布紧急戒严是否违宪违法。议会认为紧急戒严破坏宪政秩序,是对体制的攻击,但尹锡悦坚称,宣布紧急戒严是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而他这么做是为了保护韩国“不受朝鲜共产主义势力的威胁”,并铲除“亲朝鲜反国家势力”。
不过,政治评论员金镇旭认为,弹劾案被驳回的可能性很低。金镇旭在电视访谈节目中说,一旦驳回弹劾案,韩国恐将陷入严重的政治动荡。为稳定目前的局势,宪法法院只能全票通过。
民意转向 尹锡悦或迎新转机
尹锡悦的民意支持率在他上任后不久便大幅下滑,一再探底,但韩国民众对过去两个月的动荡已厌烦,仍坚持弹劾尹锡悦的人反而减少了。这或为尹锡悦带来转机。
据韩国盖洛普民调,尹锡悦的支持率在就职80天后已跌至20%左右,在2024年议会选举后进一步跌破20%。尹锡悦宣布戒严令后,支持率更是只剩10%左右,创下韩国总统史上最低纪录。
可是,韩国民调机构ACE Research本月3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支持弹劾尹锡悦的民众已较去年12月底减少9.8个百分点至51.4%,反对弹劾的人则增加9.9个百分点至46.9%。
执政党的支持率也从去年底的35.7%回升至43.7%,而在野的共同民主党支持率则从40.4%微降至39.7%,落后执政党4个百分点。
分析:中立保守派团结 有助尹锡悦支持率回升
ACE Research分析指出,中立及保守派在戒严风波爆发后展现出的团结一心对支持率产生正面影响。此外,反对党弹劾代总统韩悳洙、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和法院对尹锡悦发出拘留和逮捕令,以及李在明的司法纠纷也引起人们不满,进而推高执政党的支持率。
部分民众对共同民主党的行为感到愤怒,甚至开始将尹锡悦视为对抗巨大在野党的英雄。尽管持这一观点的人仍属少数,但由此可见民众对当前政治生态的不满。
在籍大学生金东琎(25岁)受访时说:“我认为尹锡悦的戒严令是最好的选择。民主党试图弹劾总统和政府部长已多达29次,这像话吗?现在在野党的行为已经让国政陷入瘫痪。”
韩国知名历史讲师全韩吉(54岁)近日也在网络发文,批评在野党强推立法、滥用弹劾权力,并将总理、检察长、监察院院长等列为弹劾目标。
全韩吉也不满在野党削减2025年预算,以致打击黑社会和犯罪的检察经费从587亿韩元减至零,青年就业支持资金也减少15亿韩元。全韩吉写道:“这一系列举措让国民看清在野党是否真正为民着想,而媒体对事件的极端歪曲报道更令公信力尽失。”
避免“尹锡悦悲剧”重演 朝野政党呼吁修宪
在宪法法院审理尹锡悦总统弹劾案之际,朝野政党纷纷呼吁修宪,以改革现行政治体制,避免类似乱象再现。
执政的国民力量党4日向国会议长禹元植提议成立修宪特别委员会,旨在削弱议会权力,强化权力制衡。同时,共同民主党内的“非李在明派”人士也呼吁加快修宪进程。
首尔大学政治系教授康元泽接受《中央日报》采访时指出,若韩国不进行宪法改革,下届总统恐难逃尹锡悦的悲剧。康元泽建议韩国从目前的“帝王式总统制”转向“责任总理制”,以分散总统权力,增强政治稳定性。
按康元泽的分析,韩国早期总统制度运作相对成功,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等领导人凭借丰富经验,使国家迈入发达行列。然而,后续总统政治能力不足,导致弊端凸显,甚至成为国家负担。前总统文在寅政府当年以清算积弊为由对朴槿惠政府官员进行司法审判,更是进一步加剧政治极端化,令韩国政治陷入恶性循环。
康元泽主张,未来应由国会选举总理,并赋他全面施政权,同时保留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以制衡议会独断。
高丽大学法学研究生院教授张永洙说,总统和总理的分权并非互相牵制,而是构建善意竞争的政治架构,以避免政坛极端对立。在“朝小野大”的局势下,在野党往往通过阻碍政府施政来谋求执政机会,导致国家陷入消耗性政治斗争。相比之下,让总统和总理在施政能力上展开竞争,有助于国家治理的良性发展。
专家:分权制恐难解信任危机
前议员禹润根呼吁,尽快废除现行五年单任制的“帝王式总统制”,并通过宪法改革,分散总统权力,转向分权型总统制或议会内阁制,以打破极端政治斗争。
然而,部分专家对改革前景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分权型总统制将赋予国会更大权力,但当前国民对国会信任度较低,改革方案恐难获民意支持。
弘益大学法学系教授张龙根就预测,任何可能强化国会权力的改革方案在全民投票中都可能遭遇阻力。所以如果让国会拥有推举总理的权力,改革料难通过。